南江县长赤镇(红四乡)李家寨兵事(上)

南江县地形狭长,险要关隘众多。裘良骏为何选择李家寨作为临时治城?原因无非有二:一是属于长池乡(清代南江县下辖三乡,长池乡是其一)的李家寨地处米仓道交通枢纽位置,道路纵横交错,交通方便,易于行军、运粮、疏散。二是李家寨得天独厚、易守难攻的地形优势便于防御,西面是广元县地界〔今为旺苍县地界,旺苍县民国三十四年(1945)始设县〕,万不得已时,可向广元方向撤退;如果将临时治城设县境之北,撤退时必须翻越大巴山(米仓山),行走极其不便;如果设在县境之东、之南,东边通江县、南边巴州本是白莲教徒的大本营,白莲教通江“蓝号”、巴州“白号”在此发端,接近其地界,无异于虎口投食,是犯大忌。

从李家寨到广元县、苍溪县及保宁府,当时都是大路。《(道光)南江县志》上卷《驿递》载南江县“西南通府之道”、《(民国)南江县志》第一编《交通》言“此路线较坦直”。道光年间巴州名士、《(道光)巴州志》采访之一、云南提督张必禄幕宾张复旦〔又名纬先,字云卿,号二梧山人,岁贡生,巴州明山乡二甲龙山张家塆(今平昌县五木镇爱国村一组)人〕在《登元山怀古并记地在南江长池》(见《龙山诗草》)中记载清代长池地区的交通时写道:“问此处,实属要冲。上通陕甘,下接巴阆。”长池乡廖氏家族道光十八年(1838)在一个名叫“一碗水”的地方(在今长赤镇通往红四社区的公路一侧)建观音庙,二月十九日工程告竣时在“颂德纪功”碑撰联“古貌古心留古道,立功立德永立名”,上联也佐证了“古道”贯穿长池乡地界,道路四通八达——李家寨西行,约三十里便到分水岭,然后就进入广元县界;从李家寨经长池至木门,再到黄木垭,接苍溪县界,随后就可至保宁府附廓阆中县;从李家寨经长池、沙溪场(今红光镇)、盐溪河、镇子坝(今正直镇)、桑树坝、毛水口,就到了巴州的恩阳河(今恩阳区治地)。可以说,守、退李家寨,皆是上策。

县署仓促之中迁至李家寨,首要的任务就是修城筑寨。依凭李家寨的地形,裘良骏发动附近乡民在李家寨北面、西面各建寨门一座,连接寨门的是坚固高大的寨墙。寨门落成,裘良骏分别为两座寨门题联。北寨门因毁于“文革”,寨门上的对联已不可考;西门寨门至今保存完好,寨门两侧题联:“云烟皆翱墨凤起蛟腾,山水集金汤民安勿阜。”北寨门在全寨位置最高,建有寨楼,里面是天井。寨楼两侧为炮台,各置一门威远炮(据罗尔纲先生考证,道光以前,州县城楼普遍安设这种威力较大的火器)。

红四社区居民、现年八十岁的胡义成自1963年开始在李家寨定居,给一户人家当“抱儿子”。那时,寨上还有一户姓谭的居民居住。2008年“5·12”地震后,他的房屋受损,才与姓谭的居民搬迁至寨下的新居。胡义成回忆,“文革”期间,北寨门、寨楼及附属的天井被拆毁,石材被寨下一户姓周的居民挪作他用。从北门进入,是一个规制不大的关帝庙。关帝庙下侧,便是县衙、望乡台等遗址。

(周书浩,来自《巴中日报》)

THE END
打赏
海报
南江县长赤镇(红四乡)李家寨兵事(上)
一 千里巴山李家寨/穿云破雾从天来/万丈城郭拔地起/千层朝霞护悬岩/伸手能叩南天门/举步已上九霄台/何人封幅巧着色/武陵山水此地裁。 ——这首流传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