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陕苏区农业生产简史

2021年5月19日 3365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虽然红军天天在和敌人打仗,虽然敌人予以了千方百计的破坏。但是川陕苏区的农业生产发展功绩的是不可磨灭的,是有目共睹的历史事实。

第一,发展农业的好政策。

当时,川陕苏区发展农业有关文件和政策法令,一共57种,占了当时发出的各种文件的总发出量的三分之一以上,③这在当时战争环境中,可以说是百废待举,百世待举,百战待发,事情繁多,问题复杂,有了这么多的有关农业和农业生产 的文件指示,这就足见当时根据地的领导者对农业的认识程度和兴农立根据地份量了、这些文件指示精神、概括地有以下18项内容:

1、组织互助,合作,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2、严防敌人破坏农业和农业生产;

3、不准荒芜一寸土地;

4、奖耕;

5、春、秋二季每人多种5到10窝粮食;

6、开展农业生产评比竞赛;

7、不准种鸦片,所有土地一律种粮食作物;

8、春、秋二季,组织机关干部和各部队战上,开展“生产运动周”活动,促进生产的发展;

9、对红军家庭和劳弱者,实行代耕;

10、开荒;

11、增产不增税收;

12、中农的土地不没收,自己劳动出来的余钱剩米,也不没收;

13、没收地主的农具,一律归农民所有;

14、土地分配以后一切收获归耕种者使用;

15、--切干部都要参加生产劳动;

16、兴修水利;

17、武装保卫秋收;

18、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

为了使这些政策规定能够家喻户晓,生根开花,各级苏维埃政府,还大力地进行了宣传教育工作,反复向人民群众讲清了努力增加生产的7个关系:和改善生活的关系;和支援战争的关系;和消灭敌人的关系;和建设工农专政权的关系;和打破敌人经济上封锁的关系;和巩固、发展土地革命胜利成果的关系;和建设巩固的根据地的关系;从而,很快促使了人民群众信心百倍,团结一致,努力生产的新局面。

第二,广大农村的新变化。

正确而现实的各项农业方针政策,它无疑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来,使农民精神焕发;使农业产值猛增;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现在在大巴山区,人们还深深怀念当时红军的农业政策好和当时农村的丰收景象,深深感谢当年红军带来的幸福生活。现在人们还在唱当年的丰收:

正月里来是新春,家家户户忙春耕,汗水换来丰收粮,送与红军打敌人。
多种田来多打粮,支援红军送前方,打倒刘湘田颂尧,工人农人得解放。
簸又簸来筛又筛,选留好种自己栽。春种一粒才下地,秋后万担收回来。④
这些既是当时农业生产情况的反映,而也是政治性很强的革命歌谣。
当时的生产为革命,革命为生产,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反映。长赤县下两区苏维埃政府,为了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区工农兵的代表大会,根据上级的指示精神,提出了全区的5条奖耕措施:

(1)增产不增税,区苏从没收地主的浮财中,拿出--部分来,奖励各农户增产部分的50%;

(2)严禁种鸦片烟;
(3)对红属和地方干部家属实行“三包”—包耕牛、种子、劳力;

(4)大力提倡和奖励多养猪。

(5)拨放救济款、粮。在一九二三年底,这个区的粮食亩产内原来的二百来斤猛增到600多斤,其中李子垭分苏(现凉水乡)第四村苏,当时有农62户,420人,共有田600亩,红军入川前,人均占有粮食100来斤,户平不到一头猪,三户不到一头牛,而到了1934年时,全村开荒20亩,改种80亩鸦片为小春。这样,人均占有粮食猛增到640多斤,户平1.5头猪,两只羊,1头牛,下两区苏政府,奖励了这个村3匹布,种子500斤(包谷种)耕牛一头,被评为当时的农业生产模范村。⑤

吾爱巴中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