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陕苏区农业生产简史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于1993年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后,大力地发展了农业生产——在坚决而彻底地实行土地改革的基础之上,以农民个体经营为主体,逐步地,有条件地、自愿互利地建立合作化经济:实事求是地发展农业;大力面积极地教育农民;同心协力地搞好生产,创造出了川陕苏区时期农业生产大发展的黄金时期,从面奠定和建立了当年工农政权的轰轰烈烈的事业和局面。

川陕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农业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它包括林、牧、副业和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大体经过了4个阶段:

(一)发展的黄金时期

即1933年8月12日以前-—即是红军进行“三大进攻战役”的前夕。

工农红军在解放通、南、巴以后,迅速建立了根据地的工农政权(苏维埃),立即实行了土地改革,红军和各级苏维埃政府,全力领导和发展农业生产建设事业。这个时候,由于生产力的解放,所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有如长江之流,一泻千里;有如旭日东升,喷薄而出,农业和农村面貌,生气勃勃,焕然一新,各项生产建设,蒸蒸日上;其重要标志是:

粮食亩产,由原来的200斤,上升到400斤;人均占有粮食量,由原来的150斤,上升到500斤;农业人均负担田赋,由原来的45元(银元),下降到5元或零。①

这个时期的农业生产发展,在南江,长赤、巴中等县,普遍出现了“禾出双穗,麦见二吊(穗)”按照当时农民的说法是:这是只有盛世才会出现的瑞祥珍奇,因此,当时一些读书人又把它称之为“红军之治”,意思是和中国历史上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之治”一样,现在又出现了“第四个盛世”。

(二)发展的稳定时期

即1934年2月1日以前——也即是红军反六路围攻开始为止。

当时,以四川军阀刘湘为首的六路围攻,从1933年10月开始,还在紧密锣鼓地准备,气焰十分嚣张。因此,红军和苏维埃政权,一方面积极备战,一方面大力抓好各种农田基本建设,它包括交通,水利和各种畜牧业生产、虽然因战备对农业生产有影响,但总的趋势发展还是正常的,搞了许多基础设施,其重要标志是:

大力发展和保护土特产品;积极搞好畜牧业生产;兴修水利;整修河道和重要场镇之、县和县之间的道路。 ②

应该以这个稳定时期,是来年将要大发展的前奏曲,然而终因敌人的六路围攻的开始而被破坏了。

(三)发展和被破坏时期

即1934年9月15日以前,也即进行有名的黄木战斗胜利结束---彻底粉碎敌人六路攻以前为止。

这一时期,在红军“收紧阵地”以后,军阀和豪绅地主立即复辟,他们烧、杀、掳、掠、奸、浮、估、霸,无所不用其极,农村,农业,农民受到了空前的浩劫和残酷的破坏:农工被杀;土地被地主收回;财产和生产工农具被豪绅抢去;人民被胁迫外逃;农村彻底破产了;土地完全荒芫了;农户生产又恢复原来的老样子,甚至更惨,这就是店来人们常说的“1933年空前的浩劫。”

(四)发展的恢复时期

即1935年4月5日前——也即是红军在粉碎敌人六路围攻以后,直到撤出根据地时为止。

由于敌人空前的、惨无人道的破坏,红军在粉碎敌人六路围攻以后,下决心,尽全力,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特别是派出了大部分部队干部,战士,协助各级苏维埃政府,重新搞土地分配和提出各种恢复,发展农业生产的政策和措施,以求尽快扭转局面。这时一些区、乡虽然有了转机,农村,农业,农民也有了复苏的希望和可能,世终因敌人破坏特别严重,因此,未能渡过危难时期,而且,不久红军又撤出了根据地——支援和迎接红一方面军,共同北上。这时,川陕苏区刚刚有“喘过气来的希望的广大农村,在敌人的再次复和严重摧残下,连“最后一口气都没有抽出来”,就“落气”了。国民党军阀复辟以后,农村暗无天日,农民彻底破产,农田完全荒芜。

因此,后来就出现了1936年的大饥荒,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丙子丁丑年饿死人“和”人吃人”的悲惨结局。

THE END
打赏
海报
川陕苏区农业生产简史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于1993年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后,大力地发展了农业生产——在坚决而彻底地实行土地改革的基础之上,以农民个体经营为主体,逐步地,有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