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县小学旧貌
通江县小学旧貌

一、刘湘推销鸦片,肇起事端

民国二十六年(1937),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湘推销鸦片,饬令说,将现存洋烟分给瘾民,待烧完后,即行戒绝,不准再种再吸。省府分给通江的鸦片数量及单价均未公开告知于众,县长李泽将这批烟款分给全县农民,按户口摊派,人平钢洋5角,巧立名目曰“公土款”。款项下达后。区长、乡长、保长,层层加码,百姓不堪重负。

当时,正遭“丙丁之灾”,两年干旱,田禾无收,乞丐充市,饿殍塞途,七品知县,熟视无睹;四野饥民,嗷嗷待哺。县立第一高小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对家长频受苛捐繁累,人民于饥饿中挣扎,感触最深。

是年12月8日,在30多名县警及随行人员的护卫下,李泽乘坐4人扛抬大轿,出巡盛产银耳的涪阳区,一路耀武扬威,不可一世,佯言考察民情,实则催收烟款。每到一地,索收贿馈,搞得农村鸡犬不宁,人人怨声载道。前呼后拥的官僚派头和嫉恶如仇的群众呼声为学生耳闻目睹,富有正义感的青少年学生早就想为民伸冤出气了。

二、学生愤怒反抗,身陷囹圄

12月11日午饭后,一学生省亲返校,谈及李泽出巡涪阳接受馈送银耳30斤(按当时市价,每斤5至7个钢洋),在乡、保人员会议上训斥说,公土款要限期交清,分文不少!对送礼菲薄的一保长当众大骂一通,意以儆众。

学生听了李泽的所作所为,无不愤激,经过一番议论酝酿,决定采取公开反抗,推选出向平章、李义甫、汪叔瑜、冯性生、严粹夫为发起人,立即组织力量先写反抗标语张贴于城内要道,再拟告全县父老书散发至百姓中。

是日深夜,全城张贴标语,其内容是:铲除贪官污吏!反对李泽再用洋烟毒害人民!反对李泽增征大粮,冒派国土款!打倒贪污受贿、鱼肉贫苦百姓的李泽!不吸鸦片的人坚决不出钱!瘾民不见烟坚决不给钱!坚决将榨取民脂民膏的李泽驱出通江!李泽出巡在外,秘书长陈惊慵代县长职务,值班警丁巡逻发现标语,当即向县衙报警。陈惊慵得到消息后,迅速带领苛吏人员及武装警丁40多人涌入学校搜查,发现一寝室内的自修桌上有几支湿润的大毛笔,当即将同住该室的李义甫、冯性生、汪叔瑜、向平章、李锐发、严粹夫、刘在典、刘芳藻、张进、闫中国、严泗芳、李腾州等13人逮捕,每人背后跟1名警丁,直押人牢房。屋内高低不平,臭气逼人,没有坐凳,漆黑一团,黎明才能从通风小洞格缝透进几丝微弱的光线。

学生身陷囹圊,个个意志坚定,没有屈服。在监内反复高唱《义勇军进行曲》、 《 大路歌》,以压平路上的崎岖,碾碎前面的艰难气魄相互鼓励,歌声把县衙的吏卒闹得日夜不宁、六神无主,歌声惊动、唤醒了全城市民。

三、各界踊跃声援,学生保释

学生入狱后,校内同学三三两两,先先后后,自发地前去探望慰问校友。有的送去了被盖、面盆;有的送去了柑橘、糕点。不满1米高的小同学也端一盅开水,从学校出发,经钟鼓楼街、正南街,气喘吁吁地走到牢门,伸长脖子,隔着窗格缝问长问短,场面感人至极,学校师生罢课。

衙吏指责文具店售货员说,为什么把纸卖给学生?为什么不追问学生一时买那么多纸于什么?对此无理训斥,该店老板、商会会长王鉴武非常反感,当天关门罢市。这一消息传出后,全城各商店铺户职工都极端愤慨,亦罢工罢市,关门停止营业,踊跃声援学生的正义行动。社会其他各界人士,虽有说长道短,但对学生遭遇,均表同情。

逮捕入狱的学生家长中,多属知名人士,首推汪洵。汪早年毕业黄埔军校,曾任简阳县知事,通江县立初级中学校长和县参议员,老年隐居家乡,不问政事,研习中医,为人治病,不收分文。声望颇高。他得知亲子汪叔瑜被关进监狱,星夜赶进县城,询明究竟。他认为:学生不无道理,只是行为幼稚;政府方法粗糙,不应抓人。汪的看法,多数人认可。

陈惊慵见群情激愤,社会舆论压力日增,心慌脚乱,积极找寻退路,想在李泽返城之前平息XUE潮,报效主官,遂日夜奔走于县参议会与县绅名人之间,最后决定由县参议长王翼民领衔,连同驻城议员及有关绅耆,联名保释学生狱。联名出具保释书的有:参议长王翼民、副参议长张石城、参议会秘书长杨继祥、县参议员殷得新;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刘梓庄、执行委员王化歧、指导员司瑞;商会会长王鉴武,教建科长王子厚,教育界知名人士刘拱辰王尧笙、汪洵,银耳业同业工会主席司文彬,百货业同业工会主席李永燮及县绅杨特修等30余人。

12月16日午后。被捕学生被传讯到县长办公室,陈惊慵训话说: “我今天接到县参议会及在城知名绅士的联名保释书,我府同意保释书意见,今天放你们回学校,好好反省,给县府写个报告来,倘若再三五成群,滋生事端,绝不姑宽.必予惩罚!”同时,参议会一些议员给李泽写信说: “这次诺江小学学生闹事,乱贴标语,侮谩政府长官,经发觉后及时作了恰切处理,姑念生等年幼无知,不明事务,由参议长领衔.联名保释,未给任何处分,现已风平浪静。此次学生肇事,唯恐有异DANG暗中支使,务当责成学校领导,从此对学生严加管教,不许再有类似事件发生。特此报告,祈勿系念。”时近一周,波及到罢教、罢课、罢工、罢市的诺江小学学潮,就此模糊了局。

四、唯恐二波再起,惩一儆百

联名保释学生的消息很快传到学校,被捕学生出狱返校时,在校同学公开欢迎,以各种方式鼓励。有的说: “打了个漂亮仗,胜利回师了!”有的说: “祝首战告捷,凯旋而归!”

见此情势。县政府忧心忡忡,唯恐再起二波,速派员到校传达指令:此次闹事,为首倡导有人,一旦被奸细所乘,必大肆娟乱,难于收拾,即应从肇事学生中拔其最者.加以惩处。校长向豁然与陈惊慵原属师友关系,1930年向在成都尚志学院毕业后,经陈推荐到广安中学教书。1937年春,陈跟随李泽到通江任县政府秘书长。又委任向为诺江小学校长,恰逢陈代县长时,学校爆发了学生反政府的学潮。

为报答私情,顺应县府旨意,校长决定上报处分材料,拟将向平章勒斥退学。12月20日,县府令饬向豁然“将向平章开除学校,并通告全校,一体周知,以儆效尤。”学校遵令发出布告:“我校学生,大都能循规蹈矩,俯首潜修,惟高二班学生向平章超越常规,藐视政府,危言耸听,掀起学潮,公开张贴标语,肆意谩骂县长,反对征收税款,超出学生身份,其言行表现,易为奸细所乘,影响安内攘外国策,倾奉政府指令,为饵止乘风蔓延,特开除该生学籍,斥其速即离校,仰全体学生,一体知照,以此为戒。此布。校长向豁然民国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注:《追记》系根据向平章老师回忆录整理,来自《通江县教育志》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