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章怀太子李贤墓志铭浅析

章怀太子李贤墓在巴中的遗迹现场
章怀太子李贤墓在巴中的遗迹现场

唐章怀太子李贤,是唐高宗李治的第六子,则天皇后所生。在当时李、武统治集团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斗争中,李贤是失败者,被武则天贬谪四川巴州。不久被害于巴州住所,葬巴州城南化成山麓。唐中宗李显复位后,迁陕西陪葬乾陵。巴中的李贤墓历经一千多年未毁,明代人见到的李贤墓还是“神道精严,翁仲成立,基地开阔,樵苏禁厉,松楸无恙,灵爽斯存”。可见李贤虽然被贬而死,但死后仍以皇族的陵基制度入葬。到了清代初年,经过明末战乱的破坏,就“碣石倾踣[bó],践履不禁”了。巴中的李贤墓建国后屡遭损坏,垦为农田。目前已恢复,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李贤基虽迁陕西,但墓中尚有墓志、壁画以及其它殉葬品。今未发掘清理无法见到这合墓志,难以了解他的政治悲剧详情。

今天所见到的李贤墓志是1971年1972年陕西李贤基出土的两合墓志。一合是神龙二年(706年)由巴州迁回京师,以雍王身分陪葬乾酸的墓志;一合是景云二年(711年)追封章怀太子后,与其妻房氏合时的墓志。两志相距不过六年,但已历三帝(中宗、少帝、睿宗),两相勘校,可以窥视当时的政治斗争情况。志文中的若干史事与两《唐书》互有出入,可补正史之阙,校正史之误。

雍王志是武则天死后,唐中宗李显复位的第二年,即神龙二年(706年)迁回长安陪葬乾陵时所刻。神龙是武则天的最后一个年号,中宗复位袭用。这合墓志破例不录撰书人姓名,而且在第一行清楚地看出原刻为“故雍王基志铭”可见当时究竟是“大周”还是“大唐”尚有争议,故不录朝代。志文中对李贤被贬巴州及其死因均未涉及,采取回避的态度。然而六年以后的章怀志则不一样,这时已是睿宗李旦在位,不仅直书“大唐”,而且对志文的撰书者均录姓名及官位。志文中对李贤被贬巴州的原因也敢于指出是“谤竟”、“退谗”。值得注意的是志文中在记述追封雍王时说:“垂拱元年四月廿二日,皇太后使司膳卿李知十持节册命,追封为雍王。”垂拱是武则天执政的第二个年号,李贤死的第二年,是武则天亲自追封的,志文称皇太后,而且对志文的提书者均录姓名及官位。志文中对李贤被贬巴州的原因也敢于指出是“谤竟”、“遇谗”。值得注意的是志文中在记述追封雍王时说:“垂拱元年四月廿二日,皇太后使司膳卿李知十持节册命,追封为雍王。”垂拱是武则天执政的第二个年号,李贤死的第二年,是武则天亲自追封的,志文称皇太后,而不称大周皇帝,可见到景云二年(711年)武氏集团的政治势力已基本上瓦解了。

高宗晚年多病,难理期务,武则天在显庆(656年)以后就自临朝政,经营了几十年,形成了拥有实力的武氏政治集团。中宗复位,武氏集团的政治势力还很强,所以她死后的第二年所刻雍王志不敢直书“大唐”二字,也不敢录撰书人姓名。雍王志第一行修改为“大唐故雍王墓志铭并序”很明显是景云二年与妻房氏合葬时所为。

章怀志是睿宗时所撰刻,这时武氏集团的政治势力已全部消失,李氏政权正在中兴,所以志文中就敢于录出“银青光禄大夫邠王师上柱国固县开国男卢桀撰”。“太常卿兼左卫率歧王李范书”。此二人唐书均有传。李范是睿宗李旦的第四子,其政治态度是反对武氏集团专权的。卢桀更是以反武氏集团而著称。志文中称武则天为皇太后,这就是说武则天是“李家妇”,而不是大周皇帝,从而根本上否定武则天的“光宅革命”。对李贤被贬的原因,也敢于说出是“遭谗”是冤案,要“反正”。选择卢、李二人撰书志文,显然是有意安排。

据史书记载:神龙元年二月“复宗室死于周者官爵”。三月“诏文明后破家者昭洗之,还其子孙荫”。景云元年六月,睿宗李旦追削武三思、武崇训的爵谥,敞坟、斩棺、戮尸。将则天大圣皇后,复旧号为天后。与此同时,又追谥[shì]雍王为章怀太子。这都是同时采取的抑武扬李的政治措施。

《新唐书》卷八十一说:“章怀太子贤,字明允”。雍王志未提及。章怀志言:“太子讳贤,字仁”。李贤的字号史书与志文不同,当以志文为是。

李贤贬巴州的时间,《旧唐书》高宗本记云:“开耀元年十一月癸卯,徙庶人贤于巴州”。章怀志说:“永淳二年奏敕从于巴州安置”。开耀(681年)十月改元,682年2月改永淳,683年12月改元弘道。开耀元年是681年,永淳二年是683年,志文与史书相差两年,当以志文为是。

《旧唐书》高宗本记说:“弘道二年三月,庶人李贤死于巴州”,“年三十四”。雍王志云:“文明元年二月廿日,薨于巴州之别馆,春秋三十有一”。《旧唐书·酷吏传》丘神绩传:“弘道元年高宗崩,则天使于巴州害章怀太子”。《新唐书》则天皇后,“光宅元年二月改元文明,庚申废皇太孙李重照为庶人,杀庶人贤于巴州”。章怀志云:“文明元年二月廿七日,终于巴州之公馆”。《巴州志》云:“嗣圣元年,太后杀故太子贤。”据中宗683年12月改元弘道,684年初改元開圣。睿宗84年2月改元文明,9月武则天改元光宅。李贤终于2月,志文所记文明元年更为确切。卒日两志也不一样,雍王志“二月廿日”,章怀志“二月廿七日”相差七天。

关于李贤的岁数唐书与志文也不一致。《新唐书》卷八十一载“三十四岁”,《旧唐书》卷八六载“三十二岁”,而两志文载“三十一岁”。按《旧唐书、高宗本记》(永徽)五年(654年)十二月…戊午,发京师谒昭陵,路生皇太子贤”。从永徽五年到文明元年,正好是三十一年,与志文所记卒年三十有一相合,可见两唐书记载有误。

李贤生前所任官职,两唐书所记大体与两志相吻合,但志文比正史更详。志云:“贤生于永徽五年,六年封潞王,食邑万户。明〔当为显字,此处避讳)庆元年拜歧州刺史。其年加授雍州牧。龙朔元年改封沛王,加授持节都督扬、和、滁、润、常、宣、敛七州诸军事,扬州刺史,兼左武侯大将军。雍州牧如故。麟德二年,加右卫大将军,其年从驾东封,摄滚州都督。威享三年,改封雍王,食邑万户。上元二年册拜皇太子。水隆元年八月甲子废为庶人。永淳二年,奏请从于巴州安置。文明元年二月廿七,终于巴州。垂拱元年追封雍王。神龙元年七月迁乾陵陪葬。景云二年四月追赠册命为章怀太子”。《旧唐书·睿宗本记》云:“景龙四年秋七月,追谥[shì]雍王贤为章怀太子”。志文比唐书要晚三年,志文记载更可信。

(古今,文物研究,1989)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