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南江木偶戏班

木偶戏
木偶戏

民国期间,南江木偶戏班主要有:桃源张烈班、桥坝周益德班、东榆杨金芳班、东榆“义生园”、杨文安班、长赤木偶剧团,另外,长池何文东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购买过一套木偶,聘请长池、下两两地玩友组班,此班曾去五郎庙、麻柳、碑坝、汉中等地演唱,后于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出卖。新店子大佛寺也有过木偶班。官田铁厂河的周廷俊会雕木偶,会做盔头。纵观四十年中,木偶戏曾在南江风靡一时,其数量之多,足迹之广,历时之长,少与伦比。至于它植根于群众之中,备受农民欢迎,也是颇为少见的。可是也足见山区群众文化生活的贫乏。

1.桃源张烈班

宣统末年(1911年),大巴山腹心的崇山峻岭中有一块世外桃源一一桃园寺和铁炉坝。此地北靠陕西,在其河谷地带有富户名张烈,广有田产,经营过一副木偶戏箱子,班内约有二十来人,头子、行头几大箱。此系大木偶,眼、嘴能动,张嘴弄眼,颇为吸人。除在本地演唱外,常在焦家河(今桃源)、白头滩(今槐树)关坝、上两河口一带表演,也常来南江。由于地靠陕西,所以在陕西省内牟家坝、喜神坝一带活动较为频繁。

2.桥坝周益德班

民国初年(1912年前后),桥坝艺人周益德父子组织过十余人的木偶班,在川、陕两省边界活动。他们曾以本地真事为素材编演了一出《闹三沟》,写当地豪绅张崇益、张文灿父子倚势强抢简氏闺女,枪杀简氏二命,大闹郑家沟、王家沟、雷家沟,简氏族人奋起抗暴,终于获胜,凶绅伏法。后被汉中地区剧团移植上演。

3.东榆杨金芳班

民国五年(1916年)左右,东输铺附近的观音井有杨大齐(又名杨寿山)办起一个大木偶班,定名“金玉班”,金玉班四出表演,在县内的上两河口,杨家坝、赶场溪、官禄口、沙坝、贵民关、关坝、焦家河、白头滩一带唱过;在广元境内的旺苍坝(今旺苍县城)、通江境内的平溪坝、板桥口、楼子庙、朱家坝、陈家坝唱过;还到陕西省境内的西河口、碑坝、黄瓜龄、黎坪等地唱过。足迹遍及通、南、巴、广及巴山北坡的大片乡村、集镇。演员不全操专行,脚色一把抓,人数多则一、二十人,少则七,八人。一般能唱一,二百出戏,周万五竟能唱四百出戏,而且能打、能唱,人称“小教主”。

红四方面军来南江,杨大齐父子远走他乡,戏班解散。1935年红军西渡嘉陵江后,金玉班重新聚集。丙子、丁丑年(1936、1937年)南江大饥,饿殍遍地,闻说山河里(指南江北部边远山区)情况较好,金玉班遂到山河里避荒。甲班大木偶因人多开支大,价格高,更新难等缘故而停业。仅乙班小木偶以其较好的适应能力渡过灾荒,生存下来。继续四出演戏。

1949年南江解放,金玉班自行解散,箱仗行头逐渐散失。

4.洛坪戴官德班

洛坪坝东北戴家湾有戴官德,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从八庙梁松元家买回一副木偶。这批木偶原系付家乡李雨田首创,李喜雕刻,自刻头像,以真人真物为师,力求形神俱似。于民国五年(1916年)刻成木偶一堂,组班唱戏三年,后赠与亲友,流入梁家,这批木偶头长18厘米,耳间距15厘米,五官匀称,头型逼真,面部有情,眼簾能开合,眼球可转动,口唇能张闭(至今戴家尚保存一具),共十七,八个,有花旦、小丑、小旦、花脸、老生、老旦、皇生等。鳞、靠、褶子、褂子约20件,盔帽、头巾俱全,经戴整饰一新,邀集各行艺人二十余,自己领班,流动演唱。

写戏(出钱请演戏)的人很多,几乎每个农家都要请唱一天“牛王戏”以保耕牛健壮,或者几家人联合请唱三天“青苗戏”祈求五谷丰登。演一本银元6元,供饭;单演夜场每场四元,三元不等,双方协议,略事招待即可。雨戏(演戏求雨)则颇长,往往延续二、三十天,场价可降低。雨戏多是唱《说岳传》,称颂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岳飞,直到转阴欲雨时就唱结尾戏《岳爷升天》。此班剧目《经堂杀妻》、《白玉簪》颇动人,能摧人泪下。兼之木偶大,看得清,又有弄眼张口等面部表情。

此班无班名。初时在沙河、八庙、赤溪一带表演,继而到马掌铺、下两口、神潭溪、大河口、杨家坝、官禄口、新店子等地,大黑滩(广元境内)、长池坝、镇子坝等地也去过。在汉中,特别受关注,包银较高,每本12元。三年得钱不少,但全被挥霍,箱子回家过年,班主无所获,还须供班子,于是关箱停业。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戴官德另外买回一堂小木偶,辞退部份艺人重行开张。小木偶共十多个头子,头长10厘米,宽7厘米,造型也很逼真(今尚存一具),有手有脚,可自已戴帽穿靴。演了九年直到南江解放始停业关箱。木偶小,只须七、八人就顺利表演和转运,戴善绘画,能刺绣,木偶所着袍、铠、部分出自他手。

5.东榆“义生园”

东榆铺岳本义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从周吉安手中买回一副木偶。组班“义生园”。因头子零落,衣冠不整,岳请来新店子大佛寺李本成添刻头子,做盔头,请来长赤何文东缝褶子,面貌一新,鸣锣开台。每年二月出门,腊月回家,曾在通江平溪坝,陕西碑坝,南江官禄口、大河口、沙坝、上两河口、桥亭子等地表演。

义生园唱过会戏、贺戏、青苗戏、愿戏、雨戏等。会戏是庆贺神佛,如观音会、大刀会;贺戏是祝贺开张、倒牙、生辰、满月;愿戏是求神保佑猪羊清吉、病人早愈、早生贵子、生意兴隆后还愿的,如牛王戏、药王戏、太子戏、财神戏;天旱求雨叫雨戏,春播求成叫青苗戏。这类戏一日两日,三天五天都可以,时而一家一户,时而挨家挨户地写戏,供给食宿,只付工价。

岳本义,于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将木偶班出让与观音井吴某。吴重行整理,尚未就绪,人民解放军已进入南江,遂停。

6.杨文安班及其他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宣汉南坝场一家木偶班唱到通江平溪乡,被乡长朱兆丰吃掉,然后来到南江官禄口。官禄口的地方势力也不弱,扣下全班人箱,加上本地艺人,由袍哥大爷杨文安任班主。

此班有24个头子,系大木偶,曾沿明水两岸去南江多数乡场演出,也去过巴中,广元县境,常演剧目有《四下河南》、《征东》、《征西》、《扫北》、《三义图》、《孝廉图》、《铡美案》、《白蛇传》等50余个。此班于建国后的1952年散伙,g具箱仗由乡政府收去,文化大革命中被造反派作为“四旧”焚毁。

此外,桥坝吴中昆、吴文云父子也办过木偶班

THE END
打赏
海报
民国时期的南江木偶戏班
木偶戏 民国期间,南江木偶戏班主要有:桃源张烈班、桥坝周益德班、东榆杨金芳班、东榆“义生园”、杨文安班、长赤木偶剧团,另外,长池何文东于民国三十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