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县毛浴镇古代有名人物——午门将军杜应仕

明朝末年,通江县毛浴镇九浴溪桂花树湾有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做了午门将军。此人名叫杜应仕,家境清贫,父母年老多病,一家人全靠打柴维生。

自从明正德年间,鄢本恕、兰廷瑞举起反抗大旗活动在大巴山地区后,朱家王朝就加紧了对这一带的防务。毛浴镇设总兵大镇,驻了重兵,军事指挥官称“总爷”,管辖附近各县。县的军事指挥官称“守备”,管辖一个县的武装力量。

那毛浴设三个练武场:一个在毛浴镇西岸的大沙坝;一个在毛浴镇东岸的小河旁;一个在毛浴镇北面鸡子顶山下(现名道子梁)。三个练武场经常有成百上千的人操练。武科考试也在这里。

凡遇武考,毛浴镇特别热闹:各县考生纷至沓来,水上船只彼来此往,络绎不绝,陆路人群,熙来攘去,无穷无尽,市场繁荣:三汇的醋,渠县的高粱酒,合川的糕点,北碚的挂面,通江的土特产,堆集如山,应有尽有;顺庆的绸客,汉中的棉商,也来赶热闹。街上的人流如潮。

一次,杜应仕到毛浴镇街上卖柴,恰逢河西较场举行武考。他卖了柴,也挤到人群中看热闹。那些参加考试的武生,背系箭壶,手挽强弓,骑上战马。威风凛凛,好不神气。叮叮当当的铃声,震人耳鼓,刷得呼啦啦的信号旗,不断传送着信息。杜应仕站在高坡上看得入了迷。人的浪头又一次向他冲击,他由高坡向低地移动,渐渐地到了司仪台。先是钦慕那些参加考试的武生,看久了就产生了“不过如此”的想法。虽然也有三箭都中红圈的,但少得有如凤毛,多数人是一箭未中,灰溜溜地离开较场坝。坐在司仪的总爷,正全神贯注地凝视靶场,不暇他顾。杜应仕趁总爷不留心,悄悄地从台上取来弓箭,想与那些武生比个高低。但一个以打柴维生的穷孩子,那有参加考试的资格?说来也巧,正在这时,一只苍鹰从巍峨的大龙山飞来,在蔚蓝的天空中翱翔。杜应仕张弓扣箭,嗖的一声,箭簇飞上蓝天。在苍鹰倾刻饮箭坠下,不偏不倚,正好落在总爷的供桌上。

“是谁射的?”大为震惊的总爷,环顾一周,问左右的人。杜应仕射中苍鹰后,怕被发现,悄悄地走了。人群中,也有认得他的,就说:“是那个卖柴娃娃。”总爷说:“快把这小子叫来。”几个兵丁立即出动,在人群中寻找。杜应仕以为闯了祸,拔腿就跑,几个兵丁说:“不要跑,总爷叫你。”跑得慌张的杜应仕没听清,不顾一切地飞跑。杜应仕跑得快,追赶人也跑得,杜应仕累得气喘吁吁,几个追的人也累得口冒白烟。拣柴十分劳累的杜应仕,毕竟跑不过兵丁的追赶,终于被追上,推到了总爷面前。

总爷假装发怒地问:“为啥随便动用我的弓箭?”杜应仕说:"我看那些武生射不中红心,心里着急,想试一试。”总兵:“要试就到较场吧。”杜应仕说:“小人家境贫穷,吃饭尚成问题,那有钱应考啊。”那时参加考试需要很大一笔钱,凡参加武考的,皆为富家子弟,贫苦人家是没份。总爷看到杜应仕那高大健壮的身材,朴实憨厚的面孔便说:“只管去考,一切有我…”说罢将自己骑的那匹马,牵到杜应仕的面前。杜高兴地去了。

杜应仕骑着那高大肥壮的枣红马,出现在较场上。富豪子弟那见那褴褛的衣裤,那稻杆编制的粗草鞋,那背上披着棕鞑鞑,露出鄙薄的神情说:“癩蛤蟆还想吃天鹅肉,真是不怕害臊啊。”马跑得特别快,四只蹄子像在飞腾。杜应仕不慌不忙,连发三箭,箭箭皆中。较场四周发出了掌声,那些人鄙视杜应仕的人,都低下了头。总爷大喜,要送他到京城参加考试。杜应仕苦苦哀求说:“父母如灯前烛,瓦上霜,全靠小人侍奉,一旦离开,靠谁照料。”总爷派人调查证明所说皆为实言。于是拿一百二十两银子,帮他安排好父母生活,硬把杜应仕带到京城应考。杜应仕参加京城考试,又名前茅,被皇帝看中,留守紫禁城。杜忠诚老实,打仗勇敢,累立战功,后封为午门将军。

由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当上午门将军,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杜应仕是经过了十多年艰苦磨练才取得的,其父亲是个老猎手,杜应仕从小就与父亲在山上打猎,常用弓箭射猎獐麂兔鹿,平时与一批青年农民在农闲进行操练,兰较城是他们的练武场,武司城是他们的比赛地。功夫不负苦心人,一朝显身手,京城传盛名。

THE END
打赏
海报
通江县毛浴镇古代有名人物——午门将军杜应仕
明朝末年,通江县毛浴镇九浴溪桂花树湾有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做了午门将军。此人名叫杜应仕,家境清贫,父母年老多病,一家人全靠打柴维生。 自从明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