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巴中县(巴州区)川剧班社表(1840-1949)
班名 存在年代 建班地址 负责人 主要成员 备注 永兴社 清道光十年至民国九年(1840一1920) 城西严公庙街孙永兴茶栈 孙立品 孙献之、孙国卿 祖孙世代座唱班 于民社 清光绪28年至民国36年 …
阅读更多班名 存在年代 建班地址 负责人 主要成员 备注 永兴社 清道光十年至民国九年(1840一1920) 城西严公庙街孙永兴茶栈 孙立品 孙献之、孙国卿 祖孙世代座唱班 于民社 清光绪28年至民国36年 …
阅读更多民国12年至1985年,县内出现雹灾24次。其中,较严重的有: 民国12年4月,渔溪寺、三汇溪一带降冰雹,大者如鸡蛋,小麦损失严重。 民国26年5月11日,中兴场、关渡溪、桶板溪一带,遭冰雹 …
阅读更多民国19年至1985年的56年中,共出现7级以上大风103次。其中较严重的有: 民国19年5月11日中午,清江、中兴等乡出现暴风,毁民房36座,折断大树200余株。 民国38年8月24日,出现暴风,晚 …
阅读更多民国元年至1985年,共发生洪水灾害26次。其中,较严重的有: 民国元年7月上旬,暴雨,平地水深尺余,巴河水猛涨,漫入县城。 民国4年6月,大雨滂沱,洪水暴发,淹至大东门城墙,冲倒城 …
阅读更多据记载,民国13年至1985年,共发生旱灾26次。其中,较严重的有。 民国13年,夏大旱,秋无收,草根树皮掘食殆尽,饿殍载道。 民国14年,大旱,加之瘟疫大作,死亡人数甚多。 民国25年, …
阅读更多甘泉场,因甘泉山得名。民国初,属治城乡。 苏维埃时,设乡苏于凉风垭,属曾口区苏。 民国25年。置甘泉乡联保,辖8保。 民国28年。属兴甘葆石乡联保。 民国29年属兴文乡.为第十、十二 …
阅读更多1958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总路线的指引下,开展了大跃进运动。大跃进中,很多工作其主观愿望是好的,要求各项任务数量 …
阅读更多1958年在“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的指引下,建立了人民公社,实现了公社化,所有的土地、山林和农户的大中型农具及耕牛均收归公社所有,并于同年8月,一哄而起,建立了人民公 …
阅读更多1928年秋,中共四川省委军委书记李鸣珂到川北阆中一带给地下党传达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后,单独给中共川北特工委书记余江震说:“川东游击军王维舟向省委建议,要建立川东和川北的联系线 …
阅读更多1924年开始了第一次国共合作,许多省市国民党党部以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为骨干进行改组或重建。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左派巴中县筹委成立,苟寿南为筹委农委负责人。 1926年11月25日至 …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