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仓古道的来历
米仓山中的一条古道叫米仓古道。自今陕西汉中南,沿汉水支流冷水河谷道和巴江上游南江谷道,抵四川巴中,全长250多公里,因经过米仓山而得名。为汉中人四川的交通要边,自古以来,既是兵家必争之道,又是川陕民间、商贾必经之道。南宋宝佑六年(1258年),蒙古军分三路入四川,一路即经此道。
米仓古道又称米仓关、大行道、山南道(人巴山、小巴山以南)、巴岭路、大竹路;其古道形制多样,大体有山谷河溪道、山脊陡坡道、乱石嶙峋道、泥泞沼泽道四种。商旅、政客、兵家,根据时间气候和事情需要择道而行。
米仓古道通行何时?起名何时?据有关史话传:
通行时间,早在周朝就有人通行。武王伐纣,招募巴人组成军队,出征牧野。部分巴人军队是经米仓道北上的。
起名时间,因此道是经过米仓山,应当说有米仓山名后有人通行时,就有人称米仓道,但要有史证可查,得从项羽入关灭秦后说起。公元前206年。项羽分封18个诸侯王,他不让刘邦占有汉中.将他封为汉中王,使他统辖巴、蜀、汉中一带,都于南郑今(陕西汉中)。又将关中分为三块,立秦降将章邯为雍王,统辖咸阳以西,都于废丘(今陕西兴平南);立秦长史司马欣为塞王,统辖咸阳以东至黄河,都于栎阳(今陕西富平东南);立秦都尉董翳为翟王,统辖上郡,都于高奴(今陕西延安北)。这三人分王关中,称为“三秦”,阻止刘邦东进。刘邦作为汉中王,占有巴、蜀、汉中一带共41个县。刘邦为了壮大自己的实力,进占“三秦”,与项羽争天下,也招募巴人,组成军队,并在米仓山一带征集、屯储粮草。据《通江县志》载,刘邦为保障前线补给,命萧何派兵到镇巴、通江一带建立粮饷转运基地,通江的“得汉城”,就是因汉王在那里储粮饷而得名的。意思是巴地保障了汉王的军需,才使刘邦得了天下,有了汉朝。正因为刘邦在大巴山一带募兵,在米仓山屯粮,又常从米仓道运粮北上,加上这条道又在米仓山间,所以汉朝时就有人称“米仓关”或“米仓道”。刘邦为汉中王时,北上有子午道、褒斜道、陈仓道三条路;南下有金牛道、米仓道两条路。三国时,蜀军又在米仓道一带屯兵储粮,据传诸葛亮出师北伐,曾在米仓道一带活动过。三国以后,米仓道的称谓名多不一,到了清朝又通称米仓道,现在又有新名,叫二南(南江至南郑)路了。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