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米仓道今何在
专家调查:米仓道至少有3条路,100余处文物遗存
数千年前,巴蜀先民如何沿隐匿于大巴山的米仓山古道出川?古蜀道的重要组成之一的米仓道,至今是否还存在?3月28日,米仓道考古探险调查成果专家论证会在成都举行。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了不久前的考古调查,确认汉中至巴中的米仓道,有3条主要路线及其支道。
考察 行程长达6000公里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介绍,3月5日至17日,该院邀请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15家单位共30多位专家学者,组成考察队前往米仓道进行了多学科综合调查。考察队分为两个小组,总行程10多天,达6000公里,徒步250公里,实地调查由汉中到巴中的古道线路。
考察队初步确定,历史上不同时期的米仓道走向不同,大致有3条主要道路及其支线,以汉中—牟家坝—回军坝—天池梁—西河口—碑坝—通江—平昌;汉中—黄官—庙坝—蒿坝—龙王坝(又名九角山)—响滩子—上两—南江—巴中—平昌;汉中—黄官—庙坝—蒿坝—龙王坝(又名九角山)—槐树—蒙子—旺苍—广元,为三条主线。虽然各历史时期线路有所增加或舍弃,但大的节点不变,米仓道肯定是存在的。
发现 新发现5处文物点
寻找米仓道,古道、古桥必然是考察中的重要寻找内容。调查中,考察队在平昌县发现了长安古道、汉中道,在南江县发现了桃园古道、土字坝栈道孔,在通江县发现了红花溪古桥等,“此次调查文物点约230处,其中与米仓道相关的文物点有100多处,新发现5处。”
高大伦说。
令人欣喜的是,沿途还发现了大量石刻、题记,为佐证米仓道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比如,在通江县渡水溪民胜镇新场村,发现了三通清代石碑,内容提及“上通汉南下达三江”。此外,沿途还发现了小宁城遗址、安辑寨、吴家大院等古城、古寨、古建筑群。从它们的布局、规模、保存状况看,见证了米仓道曾经的繁荣。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众考古中心副主任陈苇告诉记者,米仓道沿线文物遗迹众多,且保存状况良好,专家们已对100多处文物点重新进行了时代价值评估,并运用光栅扫描、数字摄影测量、高位三维全景采集等技术手段,对重要文物点进行了数据采集和三维模拟。
存疑 米仓道或为最早蜀道
“在古代,道路首先与政治有关。”四川大学教授宋治民说,文献中记载,三国时汉中之战,张飞把张郃诱惑进山道打败。如今看来,张郃从汉中打到巴中,进军线路应该是翻越米仓山道。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李昭和也认为,米仓道最初应该是用兵之道。在历史上,今陕西南郑以东为巴、以西为蜀,故而今巴中地区实为“巴”的范围。那么商周时期,巴国出兵助武王伐纣,有可能走的就是米仓道。而后来秦破巴蜀、汉高祖定三秦入中原,也许是走了米仓道。
调查结果看,金牛道发现的文物遗迹多是三国时代,阴平道发现的文物遗迹为秦朝移民入川的遗迹,米仓道最早的文物遗迹为汉代。四川大学副教授李映福建议,选择米仓古道遗址进行考古发掘,以进一步破疑。
(2012年3月29日《四川日报》第十一版,作者:作者:陈四四)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