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四方面军入巴中后的土地革命

红四方面军占领通(江)、南(江)、巴(中)后,随即开展了土地革命,解决人民关心的根本问题。红军入川前,通(江)、南(江)、巴(中)农村,占人口约10%的地主、富农却占有80%以上的土地;占人口70%的贫、雇农所占土地不足5%,那时川北有一首民谣可说明贫苦农民生活的艰辛:

爹也穷,

妈也穷,

爹穷盖蓑衣,

妈穷盖斗篷,

细娃儿没得盖,

盖个吹火筒。

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一入川北就发布了《关于土地问题的布告》。1933年2月编印出《怎样分配土地》的小册子。省、县、区、乡各级设置了土地委员会,村设分田小组。

首先进行的是农村阶级划分。编出了农民易懂的“农村阶级说明”。如“空空两只手,什么都没有,专替人做工,才能糊了口”是无产阶级;“自己有点田,不够吃和穿,还卖劳动力,生活很艰苦”是贫农;“他不剥削人,人不剥削他,他受谁压迫,豪绅和军阀”是中农;“自己种有田,还有田出租,又放高利贷,还请长活路”是富农;“田地非常多,自己不耕作,收租又逼债,农民受剥削,身份比人高,政权握在手,压迫工农们,封建的代表”是豪绅地主。

再是宣传土地分配政策。政策的基本点是“彻底没收地主阶级、军阀豪绅、教堂寺院、富农(高利贷者)的全部土地;以乡为单位,按照人口和劳动力的混合比例原则来平分;人多的多分,人少的少分;能够做庄稼的壮年男女多分一点,老弱不能做庄稼的少分一点;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

三是边分田地,边在地里插上竹签子,写明分田人的姓名和田土面积。分毕田后,在两家田地交界处安万界石,并当众烧毁发财人的土地契约,把分配土地的结果写成红榜公布,并登记造册,由苏维埃政府保存,同时发给分田户土地证。农民分得土地后,归自己耕种,也可以买卖。

在分配土地中,还留有红军公田。一般的规定每村留50背谷子的好活水田为红军公田。具体按其村人口、田亩多少,田亩多则多留,田亩少则少留,先分给农民再留。一般多以原社会公产田为红军公田。红军公田是给非苏区工农在红军中服役的指战员的。

最后是查田。调查自报田产是否少报;调查地主土地是否完全没收;调查富农是否仅留下坏田;调查贫农、雇工、红属是否分得好田;调查红军公田耕种得如何等。

当时的土地革命,虽有一些过“左”的政策,如富农分坏田,地主不分田,以及侵犯中农利益等,但占人口多数,多年耕者无其田的贫、雇农民,确实得到了实惠,一下子把千千万万的劳苦人民团结到了苏维埃政府周围,投入了保卫新生红色政权和开展苏区建设的艰苦斗争。

贫苦农民十分珍惜分得的土地。红军走后,白军卷土重来,许多贫雇农民舍生忘死珍藏土地分配花名册和土地证。恩阳区和平乡苏维埃主席龚正举的妻子周玉莲,把土地分配花名册藏在香炉里,白军对周玉莲家进行搜查,严刑吊打,她死不招供,白军气急败坏,用刺刀刺伤了她的面部和乳房,鲜血直流。白军走后,她把土地分配花名册捧在胸前,盼望红军回来。建国后,这份沽上血迹的册子,被收入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

THE END
打赏
海报
红四方面军入巴中后的土地革命
红四方面军占领通(江)、南(江)、巴(中)后,随即开展了土地革命,解决人民关心的根本问题。红军入川前,通(江)、南(江)、巴(中)农村,占人口约10%的地主、……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