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勒登保巴中行迹考(下)

马掌铺,在南江县赤溪镇境内。

大河口,南江县大河镇治地。

城隍庙,见上文。

烟溪,见上文。

罗家坝,见上文。

竹峪关,见上文。

官坝,今名“关坝”,万源市永宁乡治地。时属巴州,道光三年划归太平县。

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额勒登保率军四次入巴中境。九月中旬,从今汉中市宁强县境东行,入南江县境,然后东北行,入通江县境,在西河口出川。十月中旬,从今广元市旺苍县境东南行至南江县境,继续东行,过巴州区、平昌县境,最后北上,入宣汉县、万源市境。十一月上旬,从今汉中市镇巴县境入通江县境,然后西行至南江县境,北上至关坝镇,又东行至通江县境,北上出川。十二月上旬,从今广元市朝天区东南行,入南江县境,然后东行至通江县境,最后东北行,入万源市境。

连续四个月、先后四次在巴中境内行军,额勒登保重复经过多个地方。从军事层面考量,表明这些地方的交通、地理位置(或当孔道或为险要)尤为重要。九月二十日第二次经过时属通江县的坝溪,第一次经过该地是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五月十一日。九月二十二日经过时属通江县的西河口,并在此安营扎寨四日;十一月二十二日,第二次在此地驻留两日。日期的巧合,不知是偶然还是有意安排抑或天意?这就难以揣测了。十月十二日经过木门,十二月初九日又过木门。十二月十二日经过通江县境内的城隍庙,此次为第二次路过,第一次路过的时间是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五月二十二日。十二月十三日经过的烟溪,也是第二次路过。第一次经过该地是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八月初九日。十二月十四日经过的罗家坝,也是第二次路过。第一次经过该地是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八月十一日。十二月十五日经过竹峪关,这是额勒登保自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以来,第五次到该要塞。这就是严如熤说的“猿岩猱壁,鸟道羊肠,悬絙以登,裹毡而下之险,公亲历且遍,有一至焉者,有再三至焉者,盖自古督师之勤劳,日久未有如公者也”。

十月十九日、二十日先后在鲁班桥和土墙坪与白莲教徒交战。鲁班桥的具体方位不详。从日记记载的行军里程看,与土墙坪相距四十里,说明两地距离并不太远,应该是同一战事。与白莲教哪股力量交手,日记惜墨如金,未透露丝毫信息。查阅《清史稿》相关内容及地方相关文献,均语焉不详,故不可考。

额勒登保十一月初七日至十三日住简池坝。值得一提的是,入川前,他在此接见了一个重量级人物——德参赞。

德参赞,即伍弥特·德楞泰,字惇堂,正黄旗蒙古人。时为清廷参赞大臣。乾隆朝,德楞泰以前锋、蓝翎长从征金川、石峰堡、台湾,皆有功,累迁“参领”,赐号“继勇巴图鲁”。嘉庆朝,平定白莲教暴动,德楞泰“英勇超伦,战必身先陷阵,名与额勒登保相亚。马蹄冈之战,转败为胜,时称奇绩。既卒,奉诏褒恤,特举是役保障川西数十万生灵,厥功最伟。在军俘获,必详讯省释,未尝妄杀良民妇女,保全甚众,蜀民尤感颂焉。”(《清史稿》)

在敉平白莲教的中后期,经略大臣额勒登保时常与参赞大臣德楞泰会商,协同作战。实际上,德愣泰是额勒登保的副手,职责是辅佐统帅,助理军务,分统军队。

作为二百年前的一个历史名人,德楞泰与巴中直接相关的,是今平昌县“得胜山”(今得胜镇,旧属巴州)地名的更改命名。

《(道光)巴州志》卷一《地理志·山川》:“得胜山,在州东一百四十里。中一山,形凹如马鞍,南北两山相对夹拱,旧名‘南北山’。嘉庆二年教匪之乱,曾设粮台其中。五年,参赞公德愣泰追剿,战胜于此,故更今名。”

是月,经略会同参赞二省督抚于太平地方,红旗报捷。八、九年剿捕零匪,常在陕西之南山、巴山,四川之地城口,百里荒各老林之中,其登陟为更苦矣。

是月,即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十一月。

经略,额勒登保代称;参赞,德楞泰代称。

THE END
打赏
海报
额勒登保巴中行迹考(下)
……(八月)初五日,五十里。杜家坪。通江属。初六日,住。初七日,六十里。竹峪关。通江属。初八日,住。初九日,九十里。洪口。初十日,一百里。蒿枝坪。……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