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阿献赋钦睿评——李翰林再考

《大清雍正实录》卷之三十一:

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笔者注,下同)。癸未。又谕大学士九卿等。前日李钟峨奏称、翰林为储材重地。自康熙四十五年至六十年七科、每省俱有庶吉士。查雍正元年癸卯科、汉军、及河南、四川进士、无馆选者。雍正二年甲辰科、蒙古、及山西、河南、陕西、四川、广东、湖南、广西、云南、贵州进士、俱无馆选者。请广储才之路等语。朕即位之后。以培养人材、最重翰林。故加意详慎。隆科多曾奏称圣祖时、馆选、每省俱有庶吉士。所以朕于雍正元年癸卯科馆选时、试其文义。观其人品。于僻远省分之人、亦酌量选取。又每谕教习之臣、尽心训迪。迨后历经简择、及考试文章、其中惟江浙人文义、实较各省为优。因将各省人员、分用于内外各衙门。而江浙人留馆独多。雍正二年甲辰科馆选、亦详加考试。朕因以文义优者、选为庶吉士。于是山西河南等省进士、遂多不得与选。盖翰林职司文章。若以文义不及者处之、则用违其才。而其人或有他长、及无以自见矣。朕凡于用人行政、无不审慎筹画。务求当理。而选择翰林、更为留意。实欲使人人勿枉其材。各效所长。庶国家得收器使之效。岂计及于各省翰林之多寡有无也。今览李钟峨所奏、是必外人有此议论。故遂以入告。朕甚嘉之。大凡国家政事、朕有不及见闻者。若臣下不言、朕何由而知。朕正欲尔等尽心陈奏。朕因得以察其所奏之是否。是则改而从之。否则亦可以朕意宣示尔等。使天下之人、晓然共白。不致妄生议论。嗣后馆选庶吉士、或应考试文义选取。或应每省额选几人或应分为南北两院。向来教习、止派满汉各一员。今若按省分各选庶吉士、或亦按省分各设教习可乎。至各省未得馆选之进士中、或有文义可充翰林之选者。尔等确有所知、即行举出。毋使人有逸才之论。尔大学士会同九卿详议具奏。寻议、皇上振兴文教。储养英才。因人器使。馆选之法、尽善尽美。更无遗逸之才。李钟峨条奏、应无庸议。从之。

通江三李故居
通江三李故居

这是雍正皇帝给太常寺少卿李钟峨上的奏疏的批示,同时发给大学士九卿等。从雍正皇帝的批示分析,李钟峨上的奏疏内容有三:一是请圣上广开储才之路;二是酌量选取僻远省份之人;三是所选之人勿枉其材,各效所长。

李翰林就是康熙四十五年丙戌科(1706年)第三甲二百三十七名中排第27名的进士,四川通江人李钟峨。

《清实录康熙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五:

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乙卯。谕翰林院、选拔庶常、原以作养人材。今科进士、特加简阅。俞兆晟、吴士玉、彭廷训、乔崇烈、蔡学洙、邹奕凤、王之浚、顾秉直、赵士英、祝翼机、俞长策、吴关杰、戴思讷、嵇曾筠、熊本、杨开沅、宫鸿历、庄令舆、查嗣庭、索泰、郑任钥、王謩、汤之旭、卫昌绩、王兆凤、陈均、刘青藜、彭维新、钱荣世、李钟峨、马豫、邵起新、张懋能、王思训、李掌圆、史尚节、潘楷、李日更、杭宜禄、常生、韩凤声、洪晨孚、王□每、蒋纲、寿致润、谢王宠、尚彤庭、徐能容、王俊、朱标等五十名、著改为庶吉士。并修撰施云锦、编修吕葆中、贾国维、分别满汉书教习。

李钟峨考取进士后,入翰林院,即著改为庶吉士。庶吉士,亦称庶常。源自《书经·立政》篇中“庶常吉士”之意。是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

THE END
打赏
海报
卷阿献赋钦睿评——李翰林再考
《大清雍正实录》卷之三十一: 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笔者注,下同)。癸未。又谕大学士九卿等。前日李钟峨奏称、翰林为储材重地。自康熙四十五年至六……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