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道宣汉段初考:蜀道之荔枝古道犹记当年妃子笑

三、宣汉段荔枝道的前世

荔枝道闻名于唐代,但并非新辟线路。《华阳国志》《晋书》《太平寰宇记》等史籍记载,司马懿率大军自西城(今安康)伐蜀,路线为从安康溯汉水到西乡,南下入开州、万州、云阳,这就是后世所称的荔枝道。这表明,三国以前荔枝道就已存在。

这从马渡关镇名的得来也可佐证。马渡关因境内有沙溪河,始名“沙溪坝”。据传,东汉建安十八年(213),张飞受孔明之命从荆州夺取巴州,率部夜达沙溪河,河水陡涨,无舟桥可渡,张飞三更醉而提矛扬鞭,跃马渡河,乡人于渡处刊石刻碑“张飞跃马飞渡”,故名“马渡”。明朝全国各地设关,更名“马渡关”。这表明,荔枝道在东汉末年已被利用。

在大成镇瓦窑村折入三桥社区处,有一座海拔1000米的香炉山。唐武德年间在此修建玄祖殿,唐高祖李渊亲书“第一洞天”御匾,赐乌金香炉一座,御命道承真人为第一宫主。为纪念御赐香炉,称此山为香炉山。北宋改名大炉山,元代改名虎头山,乾隆年间恢复香炉山。这表明,至少在运输荔枝前100多年,荔枝道就是一条交通要道。

历史推到春秋战国或更早,宣汉县更是交通要道。位于普光镇的罗家坝遗址,是迄今为止嘉陵江流域发现的文化堆积最厚、延续时间最长、规制等级最高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为巴文化起源于川东北、宣汉是巴国都邑提供了考古证据。巴人是一个用战争书写整个历史的民族,迁徙同战争一样也是生命中的主题。这表明,早期巴人行军征战和大规模迁徙,北上秦、西入蜀、东进楚,必然加快区域交通发展,为荔枝道的产生提供了相当充分的条件。

THE END
打赏
海报
荔枝道宣汉段初考:蜀道之荔枝古道犹记当年妃子笑
一、荔枝道由来 杨贵妃所食荔枝取自涪陵,在《能改斋漫录》《舆地纪胜》《蜀中广记》《读史方舆纪要》《川中杂识》等史籍中有记载。苏轼《荔枝叹》:“……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