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古代书院——宕梁书院

乾隆二十四年(1759),李汝琬任巴州知州。在巴州知州任上,李汝琬做了两件大事:扩建书院,兴巴州文教;重修城楼,强巴州防务。

在巴州,李汝琬理政的第一件事就是建书院。“官廨之东有屋数间,湫隘卑陋,日就朽蔽,而所教才童登数人。”(《宕梁书院碑记》,以下引文同)李汝琬见书院范围狭小,建筑简陋,生源匮乏,遂生改扩建书院之心。当时,恰好中央政府也有政策和相关项目资金——“雍正十一年(1733)恭蒙宪庙赐天下省会帑金百镒,俾悉建书院”,便抓住机会,又在旧书院的基础上“拓而修之”,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完工,因州旧名,题其坊曰:宕梁书院;书院联曰:读书惊日短,看剑引杯长。

宕梁书院位于州署东,东北抵墙(今巴中市书院街北口至巴州大桥北端)、西抵吏目署(旧址在原巴中县委招待所大礼堂处,今巴州区文化馆、图书馆处为拓建之书院)、南抵张姓居民聚居处,进出书院的大道名“学巷街”(今巴州区东城街道办事处书院街)。

改扩建的宕梁书院,因占地面积大,建设得十分气派,功能齐全。有讲堂三间,额曰“有造堂”;有师生宿舍,有厨房,有办公室,堂舍东西边全是图书室。书院宽敞亮堂,环境优美:“重其门,复周以垣。垣之外,山川之胜环焉”。书院所需,一切按需供应;重新配置师资,遴选秀才和有学行的人为师,求学者趋之若鹜,形成“尔多士藏修于斯,游息于此,潜心经籍,冀为通才”。书院外,也别有洞天:“况出户而望,连山翠其入云,芳树蓊其行列,是崇德辨惑之所兴思也。诸生其有意乎?至其俯瞰‘字流’〔亦称“字水”“字江”。巴河巴州城段曲折如“巴”字,故名。此处指环流书院的巴河水。宋人杨庭杰诗句“与他巴水字相连”(《和》)、范文□诗句“晓看三叠巴流字”(《和韵》),元人李越实诗句“字江如练复如带”(《北山访王真人仙迹题白云亭》),清人李钟峨《秋雨过字水饮顾尉署》诗(《雪鸿堂文集·垂云亭卷二》)、吴琦诗句“巴字江环金榜北”(《乾隆戊子游南龛》),民国甘梯云诗句“字水巴江堪如画”(《游南龛赋》之二)、无名氏诗句“巴山苍苍,字水洋洋”(《赞诗》),即此。——引者注〕,足以涤胸中之尘秽。庶几为文也,洁净精微有当清真雅正之旨乎”。

李汝琬认为巴州僻在山中,士寡闻见,“其于国家广学之盛、教育之隆”是地方官的使命、责任,不敢懈怠教育,故兴尊师重教之风,勉励自己不负当今皇帝和州民,并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书院落成时作《宕梁书院碑记》,刻于石,流布后世。

宕梁书院建成,三十四年后,也就是嘉庆二年(1797)九月,白莲教“掌柜”(设“掌柜”“元帅”“先锋”等职)樊人杰、“青号”(以“青”“黄”“蓝”“白”为记)首领徐天德率教徒攻陷巴州城,烧杀抢劫,书院被焚毁,仅存基址。嘉庆二十年(1815),代理知州顾尧峰再次修书院,重建头门一座、二门三间、厢房两间、讲堂三间、书堂五间、左右书房十四间、厨房四间,于书院左侧建魁星阁一座,石台高一丈二尺,阁三层,高六丈八尺,祀魁星像于其上。新书院规制巍焕,庭宇爽垲,延师训课,弦诵相闻。每月师课外,官课一次,拔其尤者,给以膏火(灯油钱)奖赏。受教者,鼓舞奋兴,切磋学问,人文彬彬日盛,昔年光景再现。时人在书院题联:俯瞰字江,涤去尘污;潜心经籍,为世通才。

这期间,州署聘请德高望重的廪生李钟岳为山长。李钟岳,字云庵。“贫寓古庙,唯有书砚。人罕识面,访之者见煮一盂粥,划作两日用,忍饥力学。后入庠食饩(由省学政周历各府、州、县考试欲应府考的生员,一等成绩的,准入府、州、县学读书,并由国家供给膳食。“食饩”即“廪生”的代称——引者注),负盛名。……学重文史,所读史鉴等编,丹黄点勘,手迹犹存”。〔《(民国)巴中县志·文学》〕州选贡李嘉会、冯天衢皆出其门。之后,罗星辉、喻秉渊、谢承光、王建基、唐正恩、余焕文、李含菁、冯文经、王勉、刘汝安、李本善等人又分别任宕梁书院各个时期的山长或讲习。

罗星辉,号景斋,道光丁酉(1837)亚元(乡试举人第二名)。任绥定府城口厅儒学期间,丁忧归家。主讲宕梁书院时,食不二味,清德如此。州人王建基〔咸丰壬子(1852)举人〕、谭定元〔咸丰戊午(1858)举人〕皆所栽成。任宕梁书院山长后,罗星辉复被启用,授嘉定府威远县训导。

喻秉渊,原名元吉,号福庵,巴州中在城乡二甲兴隆场(今恩阳区兴隆镇凤凰村)人。豪爽自负,家学渊源。十六岁游庠食饩,道光己酉(1849)举人。中举后,主讲宕梁书院,创立宾兴(即宾兴费,地方官府支付文武乡试、会试费用及卷费、公车费、招待费等)。之后,以大挑签分云南署沾益州(今云南曲靖东北),授保山县知县。老致仕,寿终于家。

谢承光,字金门,岁贡。年轻时天才俊逸,励志读书。家虽历宦,清寒彻骨。不干时事,士论高之。著有《旧雨诗抄》。一时名宿如阆州(今阆中市)王藕船辈多与交游。执掌宕梁书院期间,提倡风雅,其札记、残稿多散佚。

王建基,号树堂,巴州中在城乡二甲三江口场(今巴州区三江镇)人,罗星辉门生。王建基性方直,不干贵势,工书法,仕途偃蹇,留京不遇,后选仪陇县训导,三年后丁艰回籍。同治初年,代理知州陈洪绪延其执掌宕梁书院。书院山长待遇薄少,陈洪绪嘱津捐局士,由公费助钱一百钏,王却不接收,说“民脂民膏,不敢乱花费”,在士人中成为美谈。

唐正恩,巴州在街乡(治城乡,巴州区原巴州镇)人,道光己酉(1849)进士、陕甘乡试同考官。咸丰九年(1859)丁内艰(母丧)回籍,州境内的读书人慕名拜访讨教,唐正恩被州署聘为宕梁书院主讲,“一时,英俊及邻邑知名士群请业,几安砚无所”〔《(民国)巴中县志·乡贤》〕。这期间,日后成为进士、担任云屏书院山长的余焕文也在宕梁书院求学,唐正恩是他的业师。

清末,学制改,宕梁书院被劝学所接收;民国初年,巴中县征收局租为办公用房。

李汝琬创建宕梁书院,嘉庆己卯(1819)举人谢一鸣等人撰写的《巴州志稿》称其“设学造士,惠爱群黎;增修书院,士民爱戴,固当不虚”。

THE END
打赏
海报
巴中古代书院——宕梁书院
乾隆二十四年(1759),李汝琬任巴州知州。在巴州知州任上,李汝琬做了两件大事:扩建书院,兴巴州文教;重修城楼,强巴州防务。 在巴州,李汝琬理政的……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