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督张必禄(下)

六、身后事

叶落归根。张必禄棺椁在侄子张由甫及老部下护送下,于咸丰元年(1851)运回巴州。咸丰二年(1852)安葬于州城西北平梁城。

山东历城(今济南市历城区)人、时任巴州吏目(明于知州下有吏目掌文书,清则知州下吏目佐理刑狱并管理文书,官秩八品以下)孙基在平梁城南金锁关巨石上书“武壮佳城”四个宏伟大字纪念张必禄。四字端楷,笔力遒劲,每字超过一米见方,至今清晰可见。

州署在州城建专祠(即“武壮公祠”,祠址在今巴州区图书馆)祭祀张必禄。

张必禄墓位于平梁城中部偏南,占地五亩有余。墓前有长方形石桅杆一对,高一丈五尺,顶端小石狮装饰;有两块高大的石碑,分别刻写咸丰帝御赐祭文、碑文;碑前有威武的大石狮一对,分别蹲在宽大的神道两侧;神道两侧翁仲(石人)成列,马、虎、犬、羊等石雕对称排布;墓地开合,前后古柏森森。

115年后,也就是公元1967年春,巴中县的红卫兵“破四旧”来到平梁城,张必禄墓园惨遭灭顶之灾。红卫兵掘墓拆棺后,一个满面红光的“活人”紧闭双眼,手握宝剑躺在棺材里,手腕上戴着一对精美的玉镯,身着做工精细、华美的衣袍,仿佛刚刚熟睡一般。一个胆大的红卫兵用手去摸,棺材中的死人皮肤柔软,色泽与活人肤色所差无几,掘墓开棺现场被看热闹的村民围得水泄不通。随着开棺时间的推移,棺材中死人的衣服一点点毁色,衣服开始氧化,颜色愈来愈黯,红光满面逐渐变得面如死灰,皮肤失去光泽,萎缩枯焦,起皱打折,最终模糊不清。一个村民出于好奇,用镰刀轻凿了一下,面孔上一些粉末夹杂着白色黏物慢慢剥离。现场有人猜测说,这是用特殊颜料和药料混成的黏性很强的物质做成的假尸。一个喜唱川剧名叫马万如的村民将棺材中华美的衣袍(官服)取出来据为己有。日后,他常穿着衣袍去巴中县川剧团唱戏,有时在家中也穿上衣袍给邻居表演。1967年下半年,出于对文物的保护,巴中县文管所干部将衣袍及流落在平梁城附近村民家里宝剑、玉镯等文物以政府的名义收走,这些文物从此下落不明。

平梁城张必禄墓早已夷为平地,神道、翁仲、墓碑等荡然无存。墓地只余下两根高高矗立的石桅杆,其中一根做了电线杆。

平梁城是张必禄的真墓还是假坟,谁也说不清。墓地周围的老人说,为了防盗,张必禄的衣冠冢很多,大致分布在今通江、巴州、万源、梁平等地,具体位置,不得而知。

作为清廷大员,生前南征北战,驰骋沙场;死后却东躲西藏,与后人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想来是“留一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张必禄父亲张玉安,诰封“振威将军”;母亲鲜氏。

张必禄兄弟四人,张必禄为长,三个胞弟名必奎、必栋、必亮。

张必禄有二子一女。子由基、由庚。

张由基,因父军功,袭一品荫生(因先辈的官职、功劳而进国子监读书的人名“荫生”。张必禄官秩从一品,故其子袭“一品荫生”),授湖北安陆府知府(当时安陆府辖四县,府治在今湖北省钟祥县。知府官秩从四品)。

张由庚,字补诗。自小聪明机灵,具文武才,入州庠。初承父亲的军功被朝廷赐封“轻骑都尉”(即“骑都尉”),后授湖南长沙知府。骆秉章时任湖南巡抚。骆擢升四川总督后,旋即将张由庚调回四川老家。咸丰九年(1859),捻军犯汴梁(今河南开封市),张由庚招募乡勇平定后,又被朝廷调往宝庆(今湖南邵阳市)任知府,再回到湖南做官。此时,李永和、蓝朝鼎的顺天军作乱四川,四川总督骆秉章凑请咸丰帝调张由庚援川。张由庚的绿营兵为“向导营”,是平定天顺军的先遣队。在川南福宝山、金银寨等地,击溃顺天军,随后班师川东,平定开江、开县的顺天军,收复先前被顺天军占领的梁平、垫江等县。旋出兵宣汉、达县,与流窜至此的江南散军头领郭刀刀作战。同治元年(1862),出兵太平、城口,征剿顺天军曹灿章(李永和、蓝朝鼎部将)部。同治二年(1863),据守渠县、大竹的顺天军残部被张由庚收拾。因戡乱有功,张由庚被保奏为“布政司”衔(清袭明制,以承宣布政使为一省最高民政机构,布政使为司的主官,官秩从二品。授予张由庚的不是实职,是荣誉衔,故张由庚非从二品文官)。后来,蓝朝柱率顺天军犯汉中,骆秉章调张由庚前往救援。同治三年(18*),张由庚授陕西兵备道(官秩正四品,驻汉中),处理顺天军作乱事宜及安民生息政声卓著。同治五年(1866),授延榆绥兵备道(驻榆林)。卒于军。朝廷加“光禄寺卿”衔(官秩从三品),善后事宜按照道员军营病故标准安葬、抚恤。其子张天藻因其军功,授予知县。

张由庚带兵时,其友曾作《猛将行·呈补诗》。作品颂扬其军功,并向他反映军队纪律弛涣,殃民严重,切望严加整饬。绿营兵军纪败坏,今天能见到的史料有很多都能证明这一点。特别是与太平军作战,各部被摧折得畏敌如虎、军纪荡然,与之作战,往往溃不成军,惟能扰民。诗中列举张带兵作战事迹,考证史实,说张最初参加张格尔平乱,后又于道光十年(1830)参与抗击入侵回疆(回族人聚居的今新疆南部)的浩罕国(当时的中亚国家,邻回疆)军队,再就是咸丰、同治年间平定河南、四川、陕西等地太平军、顺天军、捻军及回民暴动。从诗中既可以看到张由庚南征北战的英雄形象,从侧面也暴露了绿营兵因军制缺陷所面临的困境——战斗力锐减、军需不足、声名狼藉,与“贼”无异。在老百姓眼中,世上已无正义之师、威武之师。

女嫁东乡一官二代,其后裔一直保存着张必禄当年赠送的匾牌。

参考书目:

1、《清史稿》

2、《清史列传》

3、《清实录·道光朝实录》

4、《清实录·咸丰朝实录》

5、《(道光)巴州志》

6、《(民国)巴中县志》

7、《辞海·历史分册》

8、《中国近代史词典》

9、《三省边防备览》

10、《四川近代史》

11、《天国之痒》

12、《中西纪事>

作者:周书浩

THE END
打赏
海报
提督张必禄(下)
道光十九年(1839),四月,钦差大臣林则徐在虎门海滩销烟,英国政府以此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道光二十年(1840)六月,英军舰四十七艘、陆军四千……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