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光林,男,1918年出生于巴州区,后移居到通江县芝苞乡陈家山村,现寄住在至诚街道。1933年初,年仅16岁的伏光林加入了红四方面军,被分配到保密局工作。

1934年底,临近春节,红军食盐紧缺,伏光林随十多名红军战士到达县往通江背盐。在返程到通江边境时,不幸遇上匪徒,双方交火半小时,由于匪徒人多势众,以逸待劳,红军寡不敌众,不幸战败。战斗中,伏光林腿部中弹,无法随队撤退,便躺在路边装死,好在土匪的目的是抢盐,抢到盐便快速逃跑了,伏光林才逃过一劫。受伤后,伏光林留在通江县涪阳镇亲戚家里养伤。1935年初,红军开始撤离川陕革命根据地,伏光林从此便与红军失去了联系。伤好后,他回到巴州老家,听说地主还乡团到处抓捕红军亲属,他又逃到通江县苟家塆给地主当长工。

1937年初,伏光林被国民党抓了壮丁。他被押着与100多名壮丁一起从平溪坝过南江,到达陕西潼关,被分配在炮兵连当炮兵。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伏光林所在的炮兵部队随即投入抗日战争,他们使用的是“七。五”口径的大炮,他负责瞄准下令击发。瞄准全靠目测,以双手大拇指为参照物,打不打得准,全靠瞄准员的指挥。他所在部队主要在潼关、太原、高密一带对日作战。讲到在东潼关的一次战斗时,这位百岁老人突然精神焕发,脸上露出洋洋自得的笑容。伏老说,那时候,日本人前面有坦克和装甲车开道,天上有飞机助阵,他所在的部队提前部署好了战场,连夜挖断公路,挖开了两米多深的壕沟,敌人的坦克和装甲车开来后全都掉进坑里爬不上来,他瞅准机会瞄准,指挥连打数炮,日本鬼子的坦克和装甲车顿时报销了,炮声过后,步兵像潮水一样冲过去,鬼子死伤大片,剩下的全做了俘虏,他们大获全胜。由于他所在的炮兵部队炮打得准打得好,受到长官表扬。

1946年,伏光林所在的国民党山东高密部队同解放军连续打了三次大仗。伏老说,国民党军官贪生怕死,不拿土兵当人看,解放军打仗勇猛,在与解放军第三次大战高密时,解放军突破了他们的炮兵阵地,他的钢盔被击穿,右额被弹片擦伤,鲜血直流。随后,他所在的国民党部队全部投降,他和很多国民党士兵都参加了解放军。从此,他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参加解放军后,伏光林被分配到了陈毅、粟裕领导的华东野战军,仍然当炮兵瞄准员。伏老说,自从当了解放军后,通过学习,他终于明白了“为何而战”“为谁而战”的问题,知道了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为了解放穷苦百姓,他在以后的战斗中更加不怕苦、不怕死。

解放战争中,伏光林随解放军南征北战,出生人死,他所使用的“七,五”口径大炮一直伴随着他和战友们,凡遇到溪沟河流和陡峭的山路,他和战友们就将大炮拆了用肩扛着跑,大冷天身上的衣服都拧得出水,手上磨起了老茧,脚底磨出血泡,大家都不会叫一声苦。

1948年6月,伏光林随刘邓大军领导的中原野战军攻打襄阳樊城。伏老说,总攻开始,炮兵首先开火,襄阳城炮声隆隆,火光冲天,大炮打得发烫,耳朵震得嗡嗡作响。淮海战役爆发后,他又随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参加了2个多月的淮海战役,取得了全面胜利。

1949年4月,伏光林随解放军第二、三、四野战军参加了著名的渡江战役,一举打过长江,解放了南京,一直随部队追击国民党残兵败将到海南。1949年11月,他又随刘邓大军参加了解放大西南战役。他所在部队从泸州一带打到金堂县,并在金堂短暂休整,然后又打到重庆一带,全面解放了西南地区。最后,他所在的部队便驻扎在重庆。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伏光林所在部队就地待命,随时准备抗美援朝。1952年底,伏光林光荣退伍。

退伍后,伏光林回到巴中老家,然而,亲人们早已不在了,他原先所在的村子经区划调整后并人了通江县太平乡。这时,年满36岁的伏光林,举目无亲,后经熟人介绍,到芝苞乡陈家山村当了“上门汉”(方言,即到死了丈夫的妇女家里当老公),未生有儿女。由于老人一生颠沛流离,所有的证件都遗失了,连政府当年发的“光荣之家”牌匾也被家人当柴烧了。

作者:张晓君、冯永君、杨成,来自:《巴中文史》2019年第4期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