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口县令杨百药题名考述

游仙观玉皇殿碑
游仙观玉皇殿碑

本文作者:周书浩,转自:巴中日报。分为:曾口县建置沿革、杨百药其人其官职、南龛题名、朝阳岩题名与游仙观碑记4个部分。

南龛第065龛外龛左壁、南龛第082龛外龛右壁、巴州区曾口镇书台村卧牛山朝阳岩有“曾口县令冯翊杨百药”“曾口令尹冯翊杨百药去病”“知县杨百药去病”于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清明日与寒食节、隆兴二年(1164)夏四月初二日题名。历经860年风雨,这些石刻文字至今保存完好。寻访胜迹,追慕古人,缅怀先贤,令人感慨万千。历史上,何时设置曾口县又何时裁撤?杨百药何方人氏?他为何在南龛、朝阳岩题名?本文对这些问题作简要考述。

曾口县建置沿革

《太平寰宇记》卷之一百三十九《山南西道七·巴州》“曾口县”条:“(东南四十里。元六乡)本汉宕渠县地,宋末于此置归化郡,以抚獠户。梁普通六年于郡理置曾口县,以曾口谷为邑名。后魏因而不改。隋开皇三年废郡,以曾口县属巴州。”

上揭“东南四十里。元六乡”系原文注,意思是说曾口县治所在巴州州城东南四十里的地方;“元”义同“原”。

《元丰九域志》卷八《利州路·巴州》:“中,巴州,清化郡,军事,治化城县。”又“县五。乾德四年省盘道县入清化、归仁县入曾口、始宁县入其章,咸平二年以清化县隶集州,熙宁二年省七盘县为镇入恩阳、五年省其章县为镇入曾口,废集州,以难江县隶州,仍省清化县为镇入化城县。又废壁州,省白石、符阳二县入通江县,隶州。”

《宋史》卷八十九《地理五·利州路·巴州》:“中,清化郡,军事。乾德四年,废盘道、归仁、始宁三县。咸平五年,以清化属集州。熙宁五年,废集州,又废壁州,以其县来隶。建炎三年,兼管内安抚。……县五:化城(中下,省集州清化县为镇入焉——原注,下同);难江(上,旧隶集州);恩阳(中下,熙宁三年,省七盘县为镇入焉);曾口(下,熙宁五年,省其章县为镇入焉);通江(下,省壁州白石、符阳二县入焉)。”

唐宋时期,依据户口和土地将州县分为赤、畿、望、紧、上、中、下等不同等级。建炎三年(1129)后,利州东路巴州领五县,即中下等县化城县(今巴州区)、上等县难江县(今南江县)、中下等县恩阳县(今恩阳区)、下等县曾口县(治今巴州区曾口镇)、下等县通江县。

道光《巴州志》卷三《建置志下·古迹》“曾口废县”条:“《方舆纪要》云‘在州东南四十里’,《寰宇记》同。本汉宕渠县地。刘宋末于此置归化郡,以抚僚户。梁普通六年于郡理置曾口县,以曾口溪为名。后魏因之。隋开皇三年罢郡,以县属清化郡。唐属巴州。五代蜀、宋因之。元初因之,后省。《旧唐书》云‘隋,县治戴公山,神龙元年移治曾溪’,即今曾口镇。《九域志》云‘在州东三十里’,然山路崎岖不可步,直以今曾口镇计之,殆六十里云。”道光《巴州志》卷一《地理志·山川》“戴公山”条:“在州东六十里。《方舆纪要》云‘刘昫曰曾口县旧治戴公山,后移曾溪’,即此。”戴公山在今曾口场镇之北义学梁(又名书院梁),今名砖仓梁。

南北朝刘宋末年置归化郡管理獠(僚)人。梁普通六年(525)析归化郡置曾口县(郡、县同治)。隋开皇三年(583)罢郡,曾口县属清化郡巴州。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巴州曾口县署移曾溪(古阳台河,今东溪河)濠口,改名曾溪县。宋太祖乾德四年(966)省归仁、始宁二县入曾溪县,熙宁五年(1072)省其章为镇属曾溪县,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省上、下通江县入曾溪县,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废曾溪县,复名曾口,属巴州。

曾口县建县历史长达847年。

THE END
打赏
海报
曾口县令杨百药题名考述
游仙观玉皇殿碑 本文作者:周书浩,转自:巴中日报。分为:曾口县建置沿革、杨百药其人其官职、南龛题名、朝阳岩题名与游仙观碑记4个部分。 南龛第065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