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皇帝在南郑考辨

四、通江的发现

南郑的又一邻县四川省通江县,也有建文帝避难的遗存传说。

据发于网上的《建文帝避难通江考证》指出:建文帝逃生南京后,顺江而上,作为一个亡国之君,朝庭钦犯,不可能长时间住在某地。仅达州、巴中市就有建文帝避难邻水么滩说,达州龙滩说,平昌望京说,通江南寺说。

乾隆时期编修的《达州志》、《卷四十一文艺》(740页)中有《建文帝在通江》:明初,建文帝朱允炆被四叔燕王夺取帝位后,装成僧人逃来通江,隐匿南寺,一住数年,常作诗自慰自勉,曾在寺壁题诗一首:阅罢楞严磬懒敲,笑看皇屋寄昙飘,南来瘴岭千层回,北望天门万里遥。疑顾久忘飞凤辇,袈裟新换衮龙袍。百官此时知何处,唯有群鸦早晚朝。今南寺遗址犹存。

民间还传说着建文帝与何氏女玉兰的爱情故事。何玉兰与母亲开着小酒店,一天突然门外走进一个人来,看上去衣裳褴褛,面容憔悴,但仪表端正,彬彬有礼,母女二人热情招待。酒后留下诗句:“巴山小经慢探寻,且把通邑作金陵,眼着霰雪纷纷下,寄情南岭一枝春。”得知建文帝住南寺,何母便托人提亲。由于身份特殊,建文帝以外出云游予以推脱,随后便离开南寺。然而,何氏族长贪图何家母女日益兴旺的小店,便借故何家母女与建文帝往来,诬陷何氏母女不守妇道,违背族规,而进行处罚,何家母女蒙冤受曲,含恨自缢而死。建文帝返回南寺后,得知何氏母女被族长因他逼死,便毅然将族长告到官府。官府判处何氏宗族厚葬母女。何氏宗族在玉兰姑娘的墓地修了一座观音阁,常住数名僧人为姑娘诵经守墓,直到解放前为止,毁于文革中。

《通江县志》又载,经碑坝流入通江的西河,也叫诺水河,因明建文帝居此,故名御河。离此不远的朱家坝全是朱姓,据说就是建文帝的后裔。

通江的发现,无疑为建文帝逃亡白玉提供了又一旁证。

THE END
打赏
海报
建文皇帝在南郑考辨
明朝的第二代皇帝朱允炆。其父朱标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长子,早年立为太子,不幸中年早逝。朱元璋按封建礼法传统,立朱允炆为皇太孙,1398年朱元璋死后,21……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