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山铰子:铿锵巴山的民间舞蹈
翻山铰子,是一种舞蹈,是一种挥舞和击打铰子(铜质小镲)的男子舞蹈。它孕生于民间,以其铿锵之声,粗犷豪放之舞.翻飞于大巴山中一方秀美的山川田园间,历经百余年发展,成为了汉民 …
阅读更多翻山铰子,是一种舞蹈,是一种挥舞和击打铰子(铜质小镲)的男子舞蹈。它孕生于民间,以其铿锵之声,粗犷豪放之舞.翻飞于大巴山中一方秀美的山川田园间,历经百余年发展,成为了汉民 …
阅读更多周苦娃,5岁就死了娘,不久父亲又被国民党抓去当了壮丁。她无依无靠,成了孤儿。瞎子大伯念其可怜,将她收养。可大伯家也特别穷,哪能再养活一个小女子,于是把她送人当了童养媳。婆家 …
阅读更多“一声山歌应过湾,山歌出于光雾山,美女出于桃园洞,美酒出于贵民关。”在大巴山深处的南江县,对着青山绿水,很多人都能吼几嗓子当地民歌。南江人对民歌情有独钟的背后,是南江民歌的 …
阅读更多专家调查:米仓道至少有3条路,100余处文物遗存 数千年前,巴蜀先民如何沿隐匿于大巴山的米仓山古道出川?古蜀道的重要组成之一的米仓道,至今是否还存在?3月28日,米仓道考古探险调 …
阅读更多通江县楼子场(今天诺水河镇)的金童山上兀立着数丈高的石笋,直插云天,大家称“霸王鞭”,石笋山上有一座“宝光寺”。1933年春,红军在反“三路围玫”收紧阵地时,留下了一个连在此阻击敌 …
阅读更多何老夫子棣荣号万全(1891——1946),前清秀才,一生从教,桃李满园。 夫子出身贫寒、日出耘田,夜伴青灯,勤耕苦读,艰苦异常,终致学业有成,为乡里名儒,学识渊博,四书五经,烂熟于心 …
阅读更多何养成同志出生在南江县红四乡孙家沟小竹岭(现沈坡村三社人)一个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雇农家里,他排行老大,其一弟两妹全都因饥荒而活活饿死,父亲逃荒饿死他乡,母亲随迁娘家侄儿 …
阅读更多潘业修,字凤楼,男,汉族,南江县凉水乡(现元潭镇)下坝村张家湾人,1906年(清光绪丙午年)正月十六日生,保宁联立中学(今阆中市)高中毕业。1929年在联中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支部书记 …
阅读更多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杨坝镇人。祖籍四川营山县。1927年农历9月15日出生,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一四○团一营二连一班副班长。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苦难的童年 肖国宝(萧 …
阅读更多熊渊如,香炉山村木家沟(今通江县澌波乡)人。家里打谷子一百多背。自幼横恶无状。堂兄熊明德会造枪,青年时他就抢过人。红军北上,地主还乡团回家,社会秩序混乱,熊趁机浑水摸鱼, …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