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山铰子:铿锵巴山的民间舞蹈

翻山铰子,是一种舞蹈,是一种挥舞和击打铰子(铜质小镲)的男子舞蹈。它孕生于民间,以其铿锵之声,粗犷豪放之舞.翻飞于大巴山中一方秀美的山川田园间,历经百余年发展,成为了汉民族十分独特的舞蹈表演形式。据《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四川卷》记载,四川汉族民间舞有39种85个节目。“翻山铰子”位列其中,并经平昌县挖掘整理,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翻山铰子
翻山铰子

一、从钹到铰子

欣赏翻山铰子舞,那么先得认识什么是铰子。查字典,没有“铰子”之说,实际上它是一种特制的铜质小钹。钹,古称铜钹、铜盘,民间称镲,为打击乐器,碰奏体鸣乐器的一种,中国、外国乐队中都使用。中国古代把铜钹、铜铙或铜盘、镲等,统称为铙钹。钹的构造简单,钹体为一圆形金属板,用“响铜”制成,中部隆起的半球形部分称“碗”或“帽”,碗根与钹边之间叫作“堂”,碗是钹的固定点,顶部钻有小孑乚,用绸或布拴系,叫“钹巾”,演奏者须取站姿,用双手通过钹巾持住钹身,相击后振动发音。也可以悬挂在支架上,用鼓槌滚奏。

钹,是伴奏音乐器,不是中国土产,它源于西亚,据《北帝书.神武记》记载:钹大约是在公元 350 年左右,随《天竺乐》传人我国中原,在北魏的民间很流行,这么算来,可谓历史久远。由于其表现力强,于是在民族音乐、地方戏剧、吹打乐和锣鼓乐中广泛使用,还用于各族的民间歌舞和文娱、宣传活动中。

钹,变称为“铰子”,应该说巴山人对钹的俗称。因为它形似饺子两片合拢的形状。铰子是特制小钹,主体部分直径约15 - 16厘米;铜片厚度较薄,约2-3毫米;中间突出部较小,直径约5-6厘米;另有系带,一长一短,由丝绸或鸡肠带制作,长者30 - 35厘米,短者I5 - 20厘米。演奏时,表演者双手各持一面互击,以轻击、重击、磨击、扑击等手法,发出不同的响声。

铰子进一步成了“翻山铰子”,并有了影响和品牌,是靠打出来的。“铰子”曾是巫师跳神驱鬼时作为法器来使用,表演时艺人挥动双铰,收放系带,在各个不同部位击打,展现出种种优美的舞姿和造型。在很早以前,每当居民逢灾遇害时,就请巫师击着铰子用各种优美而风趣的动作来取悦鬼神,使之不再为害,后来逐步由娱鬼神变为娱人。人们在办红白喜事时,请专门的艺人人院表演。特剪是迎娶新娘有吹打铰子的队伍相随,那是必须的,目的是以壮行色。因为巴山多山,吹打和舞蹈必须在翻山越岭的情况下进行,因此得名“翻山铰子”。

THE END
打赏
海报
翻山铰子:铿锵巴山的民间舞蹈
翻山铰子,是一种舞蹈,是一种挥舞和击打铰子(铜质小镲)的男子舞蹈。它孕生于民间,以其铿锵之声,粗犷豪放之舞.翻飞于大巴山中一方秀美的山川田园间,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