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童谣集萃
流行于巴中的童谣与今天的生活渐行渐远,回忆儿时,还依稀记得一些。现在奉上二十五首巴中童谣供大家参考。 一、赶通江 脚僵手僵 跑去赶通江 捡到个婆娘 弄个棒棒拗上 二、偏石板 偏石 …
阅读更多流行于巴中的童谣与今天的生活渐行渐远,回忆儿时,还依稀记得一些。现在奉上二十五首巴中童谣供大家参考。 一、赶通江 脚僵手僵 跑去赶通江 捡到个婆娘 弄个棒棒拗上 二、偏石板 偏石 …
阅读更多石工号子仅属于劳动号子一种,也叫哨子。劳动号子属山歌分类中的劳动歌,劳动歌包括各种号子、夯歌、田歌、矿工歌、伐木歌、搬运歌、采茶歌等所有直接反映劳动生活或协调劳动节奏的民 …
阅读更多前面路有花滩,用脚把它踩干。 花花路,踩干处。 天上明晃晃,地下水汪汪。 天上有棒——矮起 地下有杠跨步 大(小)手边有牛子——迈过 大(小)手边也有擦身——迈过 平阳大坝——甩开浪架 …
阅读更多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以前,巴山抬脚子比较盛行。用工人家请抬脚子抬木料,解放前和解放初期是抬一天给一升米的报酬,包三顿饭,晚上有酒,中午有肉(十大碗)。出叉前,承头人祭叉,端上 …
阅读更多冯家与余家同居在平昌县岳家镇金斗寨,两家友好,家风极好。冯氏一族迁入金斗寨后从第十一代起,开始制定完善家训家规。到十五世冯廷富、冯廷扬之前已基本形成条文,并得到族人的认可 …
阅读更多平昌吴氏家族共有6座牌坊,皇帝御匾5道,圣旨100多道,而这些“功成名就”都离不开吴氏家族“传德守道,忠孝报国”的家训。 白衣吴氏原籍为江西省宜黄县棠阴乡。明清时期,吴氏先祖吴鸣琳 …
阅读更多谢恩,字朝南,乾隆庚寅(1770年)恩科举人。谢恩先祖谢奎携妻张氏及三个儿子从通江鸡子顶迁入平昌云台白树沟(土兴镇圣谕社区),牢记“贫不丢书”的祖训,将四字刻成匾,挂于堂屋上。 谢 …
阅读更多平昌余氏祠堂建于清咸丰年间,距今已经150年了,位于岳家镇街道老粮站处,上世纪四十年代,余氏祠堂被拆,现仅存一个余氏牌坊。余氏先祖入蜀制订的家规——积善余庆,巧妙地将姓氏融入其 …
阅读更多在巴中一带的川东北流传着这样的话:“七不出门八不归,初九出门囊堆堆”。因此,要外出打工的人都不选择初七出门,也不选择初八归家。更有甚者将十七十八、二十七二十八都算了进去。对 …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