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龛坡的故事:103号龛毗卢遮那佛脸上的白印的来由
南龛石窟103号龛毗卢遮那佛是南龛最大的一尊像,龛高五米,大佛像工艺精湛,丰满健美,雍容华贵,庄严肃穆,在我国唐代石窟造像中独具特色。然而,大佛脸上鼻翼一侧竟有一块颜色微微泛 …
阅读更多南龛石窟103号龛毗卢遮那佛是南龛最大的一尊像,龛高五米,大佛像工艺精湛,丰满健美,雍容华贵,庄严肃穆,在我国唐代石窟造像中独具特色。然而,大佛脸上鼻翼一侧竟有一块颜色微微泛 …
阅读更多章怀山太子岩太子洞左边有一个神秘的山洞,据祖辈讲:章怀太子死后,把他最心爱的宝剑和经书都藏在这洞里。 清嘉庆年间,有一顽童放牛见洞中霞光万道,好奇,遂依石壁而上,刚攀至洞口 …
阅读更多孙之翰,字文举,慈溪金川乡鸡鸣山人。少志乎学。母疾革刲体取肝为粥以进。越夕,母如醉自醒,乃底于宁。郡赵伯圭将闻于朝,之翰曰‘本心救亲,他无所觊。’守不夺其志。年六十六卒于嘉 …
阅读更多巴州区光辉镇白羊坝村蜿蜒在巴河南岸,这里土地肥沃,一望平川,百姓富庶。说起白羊坝的得名,有一个流传很久的传说。 据说康熙年间一年秋天,白羊坝村民和往年一样,在沿河平旷土地上 …
阅读更多相传,巴州区清江镇巾字山因周边山形像一个“巾”字而得名。山顶建有山寨,相传为古巴中为“五寨一团”五寨之一,五寨分别为观山寨、龙城寨、宝峰寨、大排寨、巾字寨(笔者下乡采风听当 地 …
阅读更多陈皮匠夫妻两从西充到了巴州城。他发现巴州这地方衣食丰足,人情淳厚,且又安宁平静,遂在狮子街左侧半边街定居下来。他在半边街和老南门一块荒角空地里盖了一个草棚存身,又打了两个 …
阅读更多民国时期,巴中巴州狮子街有家滑杆店。过去在交通运输不发达的情况下,滑杆是一种山区交通运输工具,即是用两根长三米的斑竹,上面绑上一把长竹椅,客人坐在椅子上,由两人抬着走,成 …
阅读更多清光绪年间,巴城狮子街口,中南茶馆对面有个赖老头靠纸扎为生,赖老头的老伴不知姓什么,人称汪大奶奶。赖老头是个勤快人,忠厚实在,不多言语,整天埋着头做纸扎活路。他用细竹材做 …
阅读更多据说巴州(巴中市巴州区)在清光绪时,“糖画”就有了。辛亥年间“同志会”时,有位体高、瘐长、蓄长发、身着长衫的男子流来巴城,人称“毛糖人”,常在县城城隍庙门外鸳鸯井附近摆摊,为人 …
阅读更多昔年数旱,有一道人为祈雨者书字于掌,令归始放。 其人回恩阳,行至石前,误启掌,乃一雷字 巴中县志稿 清未民初年间,巴中遇到大旱,农村各地久旱不雨,眼见农业生产颗粒无收,城乡群 …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