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变法图强的吴德㴋和吴铁樵

第二个参加变法维新的巴中人是吴德㴋的长子吴铁樵

吴铁樵(1866年~1897年),名以鞭,字樵;他自幼随父居住北土京,勤奋读书,才智过人。他的青年时期,正值国家内忧外患,乏清政府摇摇欲坠的关头。他在其父亲的影响下,满怀爱国热情,积极主动救亡图存,反对闭关锁国。在那时,他广泛接触社会进-步人士,逐步接受了变法维新思想。就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吴铁樵在北京参加会试,也参加了康有为发动的“公车上书”的签名。后康有为闻知吴铁樵通晓中西文学,邀请他参加了变法维新的政治组织“强学会”,并要他协助《万国公报》(后更名为《中外纪闻》)的会务和报务工作。’为了大力宣传维新主张,康有为主张在上海成立“强学会”分会,并创办《时务报》。两广总督张之洞被说服,派幕僚梁鼎芬、黄绍箕参加,吴铁樵由北京与父吴德浦一同到达上海,汪康年也由湖北来到上海。在黄遵宪出资千元,吴铁樵父子也出资赞助之下,《时务报》于1886年1月12日在上海正式创刊。梁启超任主笔,吴铁樵主持报务工作,《时务报》虽然后来被查禁,然而吴铁樵付出了大量心血是无法磨灭的。

吴铁樵,体魄健壮,身材魁伟,仪表堂堂,目光炯炯,令人见而敬畏。不但如此,还足智多谋,能言善辩,往往遇到疑难问题,他能巧思明辨,纵有难题,数语即能阐述明白。特别是他工作细致,考虑问题周到,比如办会馆、办女校、办工厂、办农垦等,都论证分析清楚,计划安排周详。所以两广总督张之洞聘他去开办洋务,湖南巡抚陈宝箴也争相聘用。谭嗣同在《吴铁樵传》中评价道:“极中国之所谓通人,或无以过。则莫不争愿共治事,可谓才士也已”;“吴铁樵,日啬其休养,而忘其身以救人。”就在湖南巡抚陈宝箴聘请吴铁樵去帮助创办企业,设立学堂,兴修水利时,他由上海起程前往湖南途中,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四月二十一日途经武昌,因积劳成疾,患了重病,误服医药招致身亡,逝世之时32岁。四方志士,闻其噩耗,痛惜英才,悲叹维新将星陨落。

吴铁樵病逝,谭嗣同前往吊唁。黄遵宪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写了《续怀人诗》表示追念,诗云:相约乘槎万里遥,天风吹散各蓬飘;屋梁月黑思君梦,勿梦平生吴铁樵。

因为吴铁樵之父曾在钱塘任官,故将他的遗骸运到杭州安葬。梁启超题写墓碑:“天民吴铁樵之墓”。谭嗣同写了碑联,联云:“魂气无不知,人因季札思观葬;华阳谢何许,鹤到林逋更合铭。”陈宝箴之子陈三立撰写了“清故光禄寺署正吴君墓表”的碑文。谭嗣同还为之撰写了传文,对他的进步、开明、干练给予了高度评价,载入《谭嗣同全集》。

THE END
打赏
海报
参与变法图强的吴德㴋和吴铁樵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被日本战败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康有为等在北京发动各省应试举人1300余人上书光绪皇帝,提出拒绝签订《马……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