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议农民铲鸦片的张玉堂

张玉堂,号明成,老官庙(今天通江县广纳镇)铺子垭人。生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幼时学习不甚努力。祖父张瑄是个文生,父亲张文斌虽学无成就,但常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感慨,并以自己为戒,激励其子孜孜求学,作一个有学识的人,岳父向殿朝,家虽贫,也很重视文化,常对张玉堂说:  “只要你努力读书,考中了秀才,将来有所作为,就是当了秧母田,也要给你缝“篮衫”(专供秀才穿的特定衣服)。在家庭和亲人的鼓励下,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的张玉堂,改变了态度,立志作一个有出息的人,勤学苦练,不稍松懈。几年后,学业有了长进。

梓潼乡兰桂山拔贡向元调设馆教学,远近驰名,要学得知识,除自己努力外,还需要名师指导。张玉堂到兰桂山向元调学馆读书。向对学生要求严,所学课业,不仅要能背诵,还要领略其要旨,做到融合贯通。孔步一步,孔趋一趋。张玉堂按老师的指导行事,自制白、兰、红三种书笺,用以严格要求自己。老师每授新课一篇,初知梗概的放白笺,熟悉内容并能背诵的放兰笺,领略其要旨又能融会贯通的放红笺。每篇课文都争取放红笺,不达目的不罢休,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积土成山,汇水成海,终于有所成就。

年甫弱冠,考中秀才。岳父向殿朝实践自己的诺言,当秧母田缝了一件篮衫。以后两次应考,连续取得廪生,贡生学位。入贡后,在铺子垭设馆教学去,以第一年教学所得薪俸,赎回了岳父的秧母田。

铺子垭与兰桂山相距二华里,在教学中继续以向元调为师,有不懂的地方,就到兰桂山请求解惑;在老一辈的继续哺育下,张玉堂为地方培养了一批人才:文生张吉太,增生张新堂。廪生张吉恒、贡生王正性等都是他的学生。

清末政治腐败,例行逆施,张玉堂奋笔疾撰《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论文,唤起同胞同德同心,为保卫祖国,振兴中华而奋斗。在这篇文章中,曾有这样一段话:

“吾观当今之世,洪宪既倒,大害已除,全国应力求统一,息干戈,削祸端。四亿五千万同胞,振兴中华: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智出智,变睡狮为活虎,匡复领土,完整主权,堂堂华夏,巍巍壮丽,锦绣河山,绚丽多姿。伟大祖国屹立于亚洲之上,欧美列强再不敢欺侮,再不敢侵略,则国家幸甚,人民幸甚矣。”

“国亡家存,国破而家兴者未有也。巢破无完卵,舟覆无完人,唇亡则齿自寒。千古以来,凡通达事理者,未尝不关心也。所以孙承宗为诸生即晓畅敌秦边事,范文正为秀才时即以天下为己任。曹刿[guì]请战,六君子变法,其爱国安民之心有若是也。若抱无官守言责之态,反视其为杞人忧天之妄,越俎代庖之作,其谬则远矣”

张玉堂在教学中,用具体事例揭露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军阀,屠杀中国人民的罪行。在军阀割据的四川,捐税多如牛毛,催捐索税,逼得群众悬梁自尽,跳河殒命,人民上天无路,下地无门,张玉堂看到这种情况,写出“恩少德少恩德少,税多捐多税捐多”的对联,以倾泻心中的怒火。

在教学之余,利用走亲访友,红白喜事,参加宴会,大讲帝国主义与封建军阀勾结,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

1918年春,郑启和占领通南巴,为了扩大实力,占山为王,开禁烟之例,大种鸦片。张玉堂设馆的铺子垭,四周的良田沃土,不少地方也种了鸦片烟。1919年4月,烟苗半人高,郑启和就开始征收烟税,不管家大家小,有钱无钱,每家都派十元。这个数字就已经惊人了,到了团总那里,又加五角,这就是哄动一时的“十元半”。

每家收捐税“十元半”的消息;传到铺子垭,张玉堂听了,怒不可遏,立即秘密召开会议,说明种烟的危害,说明郑启和利用种烟收捐税以坑害农民的恶毒用心。为了抵制这场灾难,不受坑害,他提出铲去烟苗,将它深深埋在泥土里。张玉堂这一倡议,群众积极支持,在一个晚上,铺子垭周围所种的三十多亩田土上的鸦片烟苗全部铲光,并深深埋在泥土内。

铺子垭铲烟苗的风浪传到梓橦、新场(东山)、三溪口等地,也有人在夜晚铲去烟苗。

不久,收捐税的人到了铺子垭,看不见种在田土上的烟苗,就大为吃惊,说什么要捉拿肇事首犯。铺子垭四周的农民团结一致反对烟税,那个收烟税的人,啼笑皆非,十分尴尬,只得灰溜溜地逃跑。

不种烟,是要收懒捐的。随铺子垭铲烟苗事件发生不久,朱兆琼、李子洪、张伯山等在程家坝、平溪坝、苦草坝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十元半”斗争,运动的声势越来越大,逐步遍及到通江的东北部,为了集中全力对付通江东北的“反十元半”斗争,来不及收“懒捐”,铺子垭铲烟苗的事也就烟消云散了。

THE END
打赏
海报
倡议农民铲鸦片的张玉堂
张玉堂,号明成,老官庙(今天通江县广纳镇)铺子垭人。生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幼时学习不甚努力。祖父张瑄是个文生,父亲张文斌虽学无成就,但常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