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陕苏区概论

二、历史的基本面

川陕苏区是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川陕边的成功实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位一体”的成功实践。

苏区的进攻和反“围攻”战役取得重大胜利。“川陕苏区是红军用枪杆子打出来的。根据地的历史,就是武装斗争的历史。”苏区的最高军事领导机关为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张国焘,副主席陈昌浩、徐向前,参谋长曾中生(后倪志亮)。下设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总指挥徐向前,总政委陈昌浩。1932年12月中旬,由于鄂豫皖苏区反第四次“围剿”失利,红四方面军主力转战到川陕边,在陕南西乡县召开团以上干部参加的钟家沟会议,作出“进军川北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方针,川陕苏区的武装斗争由此拉开序幕。1932年12月18日,红军占领通江两河口,25日解放通江。

1933年1月18日解放江口(今平昌县城),23日解放巴中,2月1日解放南江。解放通南巴的战役共歼敌0.4万余人。1933年2月至6月,红军以“收紧阵地,诱敌深人”和“节节抗敌,伺机反攻”的战略方针,成功粉碎以四川军阀田颂尧为首向苏区发动的“三路围攻”,歼敌2.5万余人。1933年8月至10月红军发起仪(陇)南(部)、营(山)渠(县)、宣(汉)达(县)三次进攻战役,歼敌1万余人,迎来苏区鼎盛时期。1933年10月至1934年9月,红军成功粉碎以四川军阀刘湘为首向苏区发动的“六路围攻”,歼敌8万余人。1935年1月至2月,为吸引嘉陵江沿岸敌人向北,红军发动广昭战役和陕南战役,歼敌约0.6万人。1935年3月至4月,红军成功强渡嘉陵江,歼敌1万余人。两年多的川陕苏区武装斗争,红军和苏区人民共歼敌16万余人。“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取决于武装斗争的胜利。”“正是由于红四方面军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取得的一系列军事胜利,才使得这里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成为了仅次于中央苏区的当时中国革命的最重要区域。”

伴随着武装斗争的重大胜利,红四方面军的力量得到发展壮大。红军主力进入川陕边时辖第十师、第十一师、第十二师和第七十三师,共4个师1.4万人。1933年7月按照木门军事会议的决定进行扩编扩军后,红军辖第四军(以原第十师为基础)、第九军((以原第十二师为基础)、第三十军(以原第十一师为基础)和第三十一军(以原第七十三师为基础),共4个军4万余人。1933年11月,川东游击军改编为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三军。经过三次进攻战役后的扩编扩军,1933年12月红军发展到5个军8万人。除有编号的部队外,红军建有独立师、独立团、独立营等,直属红军总部领导。“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一团”建于1934年3月,近1000人,团长曾广澜,政委张琴秋。“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二团”建于1934年冬,约1000人,政委兼主任曾广澜。妇女独立团是党的建军史上第一支团级以上的正规武装。

苏区的土地革命如火如荼。“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实行土地革命,既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任务,也是巩固工农联盟的重要基础。,,4‘改土分田是巩固政权,发展经济的根本所在。”川陕苏区的土地革命涵盖宣传发动、分田确权、清查纠错等内容。颁布土地法令是首要前提。苏区以小册子、报纸、石刻、会议等为载体,颁布了《关于土地问题的布告》(西i匕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布)《关于土地改革的布告》(川陕省苏维埃政府颁布)《怎样分配土地》(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编印)《平分土地须知》(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编印)《平分土地办法》(川陕省苏维埃政府编印)和《农村阶级划分(五言歌)》(中共川陕省委宣传部编印)等土改政策法令,指导和推进土地革命深入开展。

分配土地是关键环节。第一步打土豪运动,打垮土豪劣绅地主阶级的反动气焰,提高贫苦农民的阶级觉悟,扫清分田工作的障碍。第二步审定阶级成分,大致划出雇农、贫农、中农(包括富裕中农)、富农和地主五种成分。第三步清田亩和划等级,由各村土地委员会组织调查全村的土地总数、土地等级和人口总数等,登记造册,作为分配土地的依据。第四步分田地,抽出红军公田后,余下土地根据全村人口、劳力强弱、土地等级和山林池塘、竹园等总体计算,搭配均匀,混合分配。第五步发放“土地使用证”或“田凭”。查田查阶级运动是重要保障。1933年10月至1935年3月,土地革命逐渐转人查田查阶级运动阶段。一查地主的土地是否完全没收;二查富农是否仅仅留下坏田;三查贫雇农、红属是否分得好田;四查红军公田耕种得如何;五查下级苏维埃委员的成分和工作情绪,配合“改造苏维埃”的工作。

THE END
打赏
海报
川陕苏区概论
川陕苏区又称川陕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內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第二大苏区。1932牟,2月11日夜,红四方面军胜利进入陕南上元观、私渡河、钟家……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