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贤岭究竟在哪里?(二)

在汉中留坝有“萧何追韩信处”石碑,而巴中南江的“截贤岭”据说也是“追韩信处”,韩信当年到底是向哪个方向逃走的?传说有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此我们看一下陈显远先生的考证。

截贤驿
截贤驿

一、北上:今汉中市留坝县马道街(在南郑北一百三十里,原属褒城县)北,有一条河,人们盛传是“萧何追韩信处”。据清嘉庆《汉中府志》载:“马道河:(褒城)县北九十里,源发驿西山峡中,东流合褒水,古名‘寒溪’。昔韩信亡汉至此,水涨不能渡,萧何故追及之。此线路知名度颇高,故不多做赘述。

二、西走:今汉中市宁强县(原名宁羌州,宋代的大安军三泉县)有一条西流河,在南郑西约350里,也有记载说是“萧何追韩信处”。据《宁羌州志》载:“西流河:(宁羌)州南60里,流入西川。一名‘寒溪水’,又名‘韩溪’。俗传萧何追韩信至此,伪也”。既然已承认“伪也”,故不多做赘述。

三、东归:今巴中市南江县上两溪区玉泉公社饮水坝附近,有较早而多的记载,说是萧何追韩信处。原来由陕西南郑到四川南江,中经米仓道,“其路险峻,三日而达于山顶。其绝高处,谓之‘孤云、两角,去天一握’。孤云、两角,二山名也”。山下的“截贤岭”,就是萧何追韩信的地址。

《地名大辞典》载:“孤云山:在陕西南郑县西南,接四川南江县界”。其地有石刻云:“汉相国萧何追韩信至此”;

《陕西通志》载:“截贤岭:在(南郑)县西南仙台山(属孤云山)萧何追韩信处,有淮阴侯祠”;

《南郑县志》载:“淮阴侯祠:《一统志》在县西南仙台山截贤岭。昔高皇(刘邦)不用韩信,遁归西楚,萧何追之,及于兹山。故岭以‘截贤’名”。

《南江县志》载:“两角山:在县北五十里。……西为孤云山,一名韩山。……旧有石刻云:‘汉萧何追韩信到此’”。

上面谈到萧何追韩信的三处,到底哪一处正确?需要从韩信逃走的思想动机和环境情况来探讨。韩信是一个“不甘雌伏”的人物,他“亡楚归汉”,志在展才,如果发现不为重用,投靠项羽,自取其辱,必然要另谋出路,以展抱负。

韩信当时如果“北上”,正好进入项羽所布以防御刘邦的“三秦”势力范围,作为项羽的逃将,岂不成了自投罗网吗?

韩信如果“西走”,那就是走今宁强县,而当时宁强以西,则为羌、氐等少数民族酋长的势力范围,非英雄用武之地,又怎能施展其抱负呢?

而比较理想的还是“东归”荆楚,人熟地熟,易于活动。又是“逐鹿”场所,正好驰骋其才,且当时由南郑经米仓道南下,至孤云山折向今川东、鄂西,这正是他东归趋荆楚的通路,也正符合他的思想要求。

那么,留坝马道“萧何追韩信处” 的讹传是如何来的?此讹传起于明、清,因南宋王象之在《舆地纪胜》中批判大安军(今宁强)“萧何追韩信处”是附会谣传,就没有提及马道,说明它的附会谣传,在南宋还未产生。再就记载马道是“萧何追韩信处”的史料看,只有《汉中府志》一种孤证,不足凭信。更就现在的两块石碑看,又都是清代立的,显系好事者欲实其说的产物。

因此,真正的萧何追韩信处,是在今南江县两角山下的截贤岭,因为有与西汉较近的唐集州刺史杨师谋竖的石碑及淮阴侯庙为证。“今(指南宋)碑在难江县学,而两角山、米仓山间,有淮阴公庙,又有截贤岭,则其迹可考矣”。

那么,为什么“南江说”湮没无闻?“留坝说”尽人皆知?盖因马道地处褒斜道连云栈道,明清以来行人频繁,口碑流传深广。而截贤岭地处大巴山中,山高林深,行人绝少,虽然唐“剌史杨师谋就其(韩信)所逃之处而刻石,两角山既非通衢,故碑亦不显”,故而不为后世人所知。

原出处为《陕西地方志通讯》1984年第9期,作者:陈显远

THE END
打赏
海报
截贤岭究竟在哪里?(二)
在汉中留坝有“萧何追韩信处”石碑,而巴中南江的“截贤岭”据说也是“追韩信处”,韩信当年到底是向哪个方向逃走的?传说有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此我们看……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