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尧咨与《长乐亭记》

恩阳,梁普通六年(525)置义阳郡及义阳县,治义阳山南侧樊家寨(今红梅村);隋开皇三年(583)罢郡,开皇十八年(598)改义阳县为恩阳县,移治于新场。“恩阳”意即在隋一统天下、皇恩浩荡,像阳光一样普照大地。元至元二十年(1283)省恩阳县入化成县,恩阳建县历史终结。大中祥符年间,恩阳属利州路巴州恩阳县治地。“路”为宋、元行政区域名,相当于明、清的省。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分成都西川路增置利州路,治所设利州(今广元市利州区),北宋末年因军政合制,迁治兴元府(今汉中市南郑区)。在此前的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4),恩阳县城在恩阳河之东,今新场是其遗址。唐宋两朝,恩阳县治在今新场,长乐亭也建在新场。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旧城失火,迁场镇于河西,即今之老场。

作为米仓道上的节点,经恩阳北上,可以去集州(今南江)、兴元,南下可往果州(今南充)、渝州(今重庆。公元1102年改渝州为恭州),东紧邻巴州,可往达州(公元965年改通州为达州)、万州(今重庆市万州区),通长江三峡,西去可到阆州(今阆中)、成都,水陆交通便利,过往行人川流不息,历来就是川北繁华重镇,在此建驿亭理所当然、不足为奇。

清道光庚戌科(1849)巴州籍进士唐正恩《恩阳场义冢碑序》:“(巴)州西恩阳场,为商贾辐辏之区,闾阎鳞次,其聚而居者不下千余有家。”

《(道光)巴州志》卷二《建置志(上)·场镇》:“恩阳河分老场、新场、回龙场,三场并列。对河鼎立,人烟稠密。(巴)州中场市,此为最巨,州西六十里。”

严如熤《三省边防备览》卷七《险要(下)》:“恩阳河,(巴)州西九十里。西十里昝家场,为大集场。地势开拓,往时设恩阳县治,通保宁要路。”

以上文献记载,可知恩阳地理位置、交通状况、人口分布非同寻常场镇,以明清两朝来说,它仅次于巴州州城。而大中祥符年间,它更是可以与巴州化成县治(今巴州城区)媲美。

THE END
打赏
海报
陈尧咨与《长乐亭记》
清德宗光绪二年(1876),巴州中在城乡二甲恩阳河新场,居民修建育才书院打地基时,无意中挖掘出一块石碑,发现碑面上有隐隐约约的字痕。出于好奇,施工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