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巴州通判宗泽与南龛《古楠赋并叙》
宗泽(1060—1128年),宋抗金名将,字汝霖,婺州(今浙江)义乌人。元祐进士。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年)判巴州,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知磁州(今河北邯郸),招募义勇抗击金兵。康王(即高宗)赵构使金至磁州,被他所留,旋任副元帅南下救援京师。
次年(即靖康二年)任东京(今河南开封)留守,招集王善、杨进等义军协助防守,并联络两河八字军等部,用岳飞为将屡败金兵。他曾多次上书力请高宗还都,收复失地,都被投降派所阻,后忧愤成疾,临终时犹连呼过河者三(即三次呼喊,抗金大军渡过黄河洛水直捣金巢,收复失地)。他在判巴州期间,撰写了《贤乐堂记》、《重修英惠侯义济庙记》、《古楠赋并叙》等三篇文章,其中《古楠赋并叙》尤为传世。
见于方志记载的巴中古楠,位于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南龛古光福寺侧,相传其祖籍源于豫章(今江西一带),早在盛唐时期.就是一体积很大并根深叶茂,耸干摩天、方圆十亩之地得以覆益的古木,唐宋时,凡到南龛漫游的官绅文人,无不以它为题材而歌咏,如唐巴州刺史严武、史俊等都曾有《题巴州光福寺楠木》诗刻于石壁。时至北宋末宗泽判巴州时去游南龛,又被山上苍苍莽莽的古楠所陶醉,他观看了楠木又读了严武、史俊刻于壁间的《楠木》诗后,亦挥笔写下了《古楠木赋并叙》刻于同一石壁。此赋言简意深气势轩昂,当代文史界誉为是他“一片丹心凌巴汉,长与日月试比光”的一篇光辉文献。
此赋表面是赞颂楠木,实则是对自己崇高理想的表白。他对楠木特性和形象进行了细致而生动的描述后,热情歌颂楠木“包坚根而下盘,贯顽石而彻渊”、“竦修干以上凌兮,并孤岭而参苍天”、“雨露不无遗,霜雪不无欺”的高贵品质。作者表示自己要像楠木那样“老当益壮,自任以天之重”,并要像楠木这个非常之材作栋梁,去“建九重之明堂”;作舟楫去“拒巨川之汪洋”;作宗庙祭祀之器“以参鼎鼐、交神明荐至德之馨香”。
可惜此《楠赋》石刻连同严、史《楠诗》石刻,历经近千年的风风雨雨,今已全部剥蚀无可寻觅。若不是在《巴州志》诗中寻得南宋《访古南龛》里“今对《楠赋》思宗公”之句,还难以证明南龛石壁刻有宗泽《楠赋》的根据。为使今人领略《楠赋》这一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现将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录入《巴州志•文存》的全文抄录如下,以飨读者: https://www.sharexbar.com/post/7840
作者:苟晓梅 四川文物 ,SICHUAN CULTURAL RELICS ,1997年03期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