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古道:在马渡关和石窝场之间

四、不容忽视的重要物证《任李争界碑》

截止到目前为止,围绕荔枝古道的考古和觅证,没有能够找到明确的有文字记载的证据。在民间荔枝古道研究者、万源鹰背退休教师苟在江先生手中保存有一张,据称是其前些年亲手所拓的《任李争界题刻》拓片,该拓片高65厘米,宽38厘米,从右至左竖排,共计89字:“此竹筒沟通衢道也,然则天宝贡果过境而被劫,官军剿焉。今沃地茂林,任李争焉,适逢浙江兵备副使卫大人经此挥鞭定界:上以梯路,下依溪流,庙东李姓管业,其西任氏所有;世代诚守,刻石为盟。皇明万历壬辰季秋上浣吉旦。”

《任李争界碑》拓片
《任李争界碑》拓片

该题刻记载的是前文所提到的明代南京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卫承芳在任浙江兵备副使期间,去鹰背看望义父苟怀,路过竹筒沟适逢任李二家争夺地界,其出面调解并“挥鞭定界”之事。题刻中“天宝”是唐玄宗的年号,“贡果”应该就是荔枝了。这块明万历二十年(1592)农历九月所立的定界题刻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处有文字记载指向唐朝和荔枝的物证,表明在明代人们就知道这条通衢大路是荔枝道。

然而,这块拓片所来自的原石已随着山体滑坡被土石掩埋,拓片真伪难考。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和万源市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编写,并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觅证荔枝道》中,在提及该题刻的时候,亦称“但原石已不在,无法考虑真伪”。

笔者与原《万源县财政志》总纂赵洪贤聊及此事,他很肯定有这样一块碑。据他称,1974年1月,其“到宣汉庆云时任石窝公社党委书记张开礼老家”时,步行路过此地,看到过这块碑。笔者将拓片图片发给他看,他说“从‘副使’两个字的排列可以确定”,并进一步解释:“‘副使’两个字没在同一行上,两个字是从这一行跳到那一行,底行到顶行,断了的,这点印象非常深刻。”

截止到目前,除了苟在江先生,至少有其他人看见过这块题刻。在此,笔者建议有关部门组织挖掘找到这块《任李争界题刻》原石,其对于荔枝古道的进一步确认和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除此之外,非物质证据的搜集与考证也很重要,在踏考的过程中,苟在江先生提供了他所搜集的与荔枝道有关的民谣:“上了鸡公寨,荔枝在不在”“过了竹筒沟,荔枝就要丢”“上了化米梁,荔枝才稳当”……并称民谣来自于本地一个清代写戏文的先生,先生的名字叫苟自然。基于鸡公寨所处位置在山脊,且过于陡峭的地理现状,笔者认为荔枝道应该是通过寨下河谷或山腰,对于这几句民谚的存在,笔者也是存疑的。然而,至今与苟在江先生素未谋面的民间荔枝道研究者赵洪贤先生称,小时候此民谣在他的老家石窝场番坝地区也有流传。他认同我“荔枝道不会舍平就险走鸡公寨”的观点,但是他认为“戏文可以这样写”。

(作者:山鸿)

THE END
打赏
海报
荔枝古道:在马渡关和石窝场之间
四条古蜀道中,目前最热闹的是金牛道和米仓道。最不该沉默却陷入沉默的是荔枝道——这条盛唐古帝国的爱情之道——在多数世人的印象中,一直只存在于史书和传说……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