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茶业史简述

3.巴中是有清一代“商营”茶叶的重要生产供给区之一

清初,茶马互市制度基本上是沿袭明制。至康熙时期,朝廷平定“三蕃”和收复台湾之后,全国大规模战争已基本结束,其统治秩序已相对稳定,朝廷对茶马贸易则渐不重视。康熙以后,蒙、藏地区日趋安定,马匹来源充足。“乾隆元年,令甘肃官茶改征折色……十三年,定甘肃应征茶封,每年收二成本色、八成折色……(嘉庆)十七年,以甘肃库茶充羡,定商纳官茶,全征折色。”[39]

官茶由征“本色”到改征“折色”,是茶叶课税中一个重大的变革,也是茶马贸易消亡的重要标志。于是,朝廷对边茶贸易制度进行了改革,并推行茶叶引岸制。所谓“引”是茶引,“岸”是口岸。凡商人经营各类茶叶都须纳税请领茶引,按茶引定额在划定的地区范围内采购,卖茶也要在指定的专岸销售或易货,不准任意销往其他地区。这样增加了商品经济的活力,促进了边区的物资交流,商贾往来,运茶贩货,茶叶贸易逐渐进入“商营”的市场阶段。

是时,“四川有腹引、边引、土引之分。腹引行内地,边引行边地,土引行土司。而边引又分三道,其行销打箭炉者,曰南路边引;行销松潘厅者,曰西路边引;行销邛州者,曰邛州边引”。[40]

向由各属茶商领引纳税行销,后因本地商人不善经营,多为陕西商人所包办。如:道光初,南江县“居民蓄茶园……其利颇饶。春分即有陕西客民来山置买,落经纪人家以便交易”。[41]

据道光《保宁府志》记载,“巴州行茶腹引五十张……通江县行茶腹引八百六十张……南江县行茶腹引五十张……”[42]

嘉庆《四川通志》更详细地记载了乾隆三十八年(1773)四川各府、厅、州属边腹土引张数、课税银两、现行实数及收买发卖各地方情况。现将与巴中相关的记载录列于后:

“保宁府属……巴州行茶腹引五十张,共征税银一十二两五钱,课银六两二钱五分,于本州买配正附茶斤运至阆中、苍溪、南部、营山、渠县等县发卖。

“通江县行茶腹引八百六十张,共征税银二百一十五两,课银一百七两五钱,于本县买配正附茶斤运至定远、阆中、南部、射洪、蓬溪、遂宁等县发卖。

“南江县行茶腹引五十张,共征税银一十二两五钱,课银六两二钱五分,于本县买配正附茶斤运至阆中、南部等县发卖。

“顺庆府属:南充县行茶腹引二百张,共征税银五十两,课银二十五两,于通江县买配正附茶斤运回本县发卖。

“西充县行茶腹引五十二张,共征税银十三两,课银六两五钱,于通江县买配正附茶斤运回本县发买。

“蓬州行茶腹引五十张,共征税银十二两五钱,课银六两二钱五分,于通江县买配正附茶斤运回本州发卖。

“营山县行茶腹引一百张,共征税银二十五两,课银十二两五钱,于通江县买配正附茶斤运回本县发卖。

“仪陇县行茶腹引三十张,共征税银七两五钱,课银三两七钱五分,于通江县买配正附茶斤运回本县发卖。

“广安州行茶腹引一百六十张,共征税银四十两,课银二十两,于通江县买配正附茶斤运回本州发卖。

THE END
打赏
海报
巴中茶业史简述
巴中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处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中国秦岭——淮河南北分界线南,属亚热带湿润地区(我国亚热带面积大,情况复杂,又可划入亚热带秦巴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