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龛“劝农”摩崖石刻摭谈

“劝农”,即课农,古代地方官鼓励百姓重视农业、及时耕作而举行的重要活动,今天的“春耕生产动员会”为其余绪,只是简化了其中繁琐的仪式。“中国伊古以来,以农桑为本,内治之道,首在劝农。”(郑观应《盛世危言·垦荒》)农业自古是立国之本。“士、农、工、商”四民之中,“农”排行第二,可见其重要。农业不但关乎老百姓生活,而且关乎王朝政权兴衰成败。《史记》卷十《孝文本纪第十》:“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以农为本”就成为秦汉以来历代王朝的基本国策。宋代,各级地方官均兼劝农官。劝农时,大多要作劝农诗、劝农文,宣示君王美意。加之一些文人捧场助阵,宋代“劝农”题材的诗文也就特别多。

南龛“劝农”摩崖石刻记载的是宋高宗绍兴十六年(丙寅年)三月二十八日,巴州清化郡官员及所属化城县官员同日一并到南龛寺“劝农”的盛况。绍兴十五年(乙丑年)冬,宋高宗便在京城先农坛举行祭祀仪式,亲耕籍田做示范,提前下达诏令,号召并鼓励全国百姓重农兴农。上行下效,来年春,各地官员走出官署,召集百姓,举行“劝农”仪式,传达皇帝旨意,督促百姓农耕。

“劝农”仪式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就是官府“具酒脯燕”,招待参与的百姓,让他们大吃大喝,一饱口福中,实际体验太平盛世的幸福感、获得感。“劝农”也无疑是贫苦百姓一年一度的狂欢节日,远比春节隆重、热闹。老百姓生活水平低下,面对美酒佳肴,大快朵颐,酒酣耳热间,感恩戴德。官府丰盛而免费的午餐就这样轻易地收拾了民心,使他们成为听话的、勤劳的、效忠的“顺民”。这一天,难得的是,官吏与民同乐。亲民后,他们还要春游或开展其他娱乐活动,度过快乐的一天。宋人周密《癸辛杂识前集·吴兴园圃》:“郡守每岁劝农还,必于此艤舟宴焉。”如果官府不“具酒脯燕”,没有美酒佳肴的吸引,“劝农”仪式就不会有高潮,热闹的气氛也会大打折扣。

《金石苑》收录的南龛“劝农”摩崖石刻

绍兴丙寅年三月二十八日,利州东路巴州清化郡知军州事(即知州)宋宙率通判(一名“别驾”,州郡官副职)张洵、郡幕孙偓、户曹赵思纯、郡界巡警武立及化城县知县景焕、县尉(知县佐官,主管治安)王祖道到南龛祇园〔“祇树给孤独园”简称,梵文意译,印度佛教圣地之一,此处代指南龛寺。宣和六年(1124),宗泽到巴州清化郡任州判时,作《古楠赋并叙》,开篇写道:“巴城之南山,有寺曰‘南龛’”〕召集州城附近百姓举行盛大的“劝农”仪式。祇园内,官府大摆筵席,州、县官吏与百姓分席入座,一起用餐。猜拳行令、觥筹交错间,宋宙用兕角制作的大酒杯给在座的百姓敬酒。在给百姓敬第二杯酒时,他起身作重要讲话:“你们都有邻里,回家后要动员他们把心思放在耕作上;你们都有子孙,回家后要告诉他们以农为本。赏一劝百,这是当今皇上对你们开恩垂爱,一定要倍加珍惜,勤恳劳作。”在座的百姓备受鼓舞,载歌载舞,额手称庆。一个年老衰弱多病的农夫说:“遇到太平盛世,我们这些老百姓一定要搞好农业生产,丰衣足食。”老农的肺腑之言令宋宙非常满意,他充分肯定了老农的表态。“劝农”结束后,宋宙觉得活动开展得非常成功,也十分有意义,便指着老君洞左侧上方石壁对属下说,把今天的事情刻在上面。属下按他的指示,撰文勒石。

上司既然有如此雅意,化城县知县景焕也不甘落后,他代表化城县也把当天“劝农”的事情安排属下记载在石壁上,列其后,也就是左边。

THE END
打赏
海报
南龛“劝农”摩崖石刻摭谈
《(道光)巴州志》卷十《杂纪志》:“州城外,唐宋古迹最多。相传为当时入京之路。” 这里对引文略作解释。 “州城外,唐宋古迹最多”——即巴州城外东……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