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阴灵山
一、高龄古树比比皆是 阴灵山之所以有“川北神秀”之称,是因为山势险峻,风光神秀,曲径幽静,山石奇特。 近看阴灵山,如一把纸扇,倒悬巴山叠岭之间,有东壁西斜之分,无南北脊岭之构 …
阅读更多一、高龄古树比比皆是 阴灵山之所以有“川北神秀”之称,是因为山势险峻,风光神秀,曲径幽静,山石奇特。 近看阴灵山,如一把纸扇,倒悬巴山叠岭之间,有东壁西斜之分,无南北脊岭之构 …
阅读更多由于张国焘推行王明“左”倾错误政策,在川陕根据地搞肃反镇反扩大化,给红四方面军的声誉带来不少负面影响。 红四方面军刚进入通(江)、南(江)、巴(中)地区,的确有一些地方武装、地主 …
阅读更多通江至城芝苞之朱,世系婺源,元时居闽,明时迁粤,清时入川,避难通邑。是朱熹曾孙宋理宗附马朱浚之后,与伟人朱德同宗。仪陇朱氏从朱熹第11代“发”字辈起派语为:“发福万海崇仕先,友 …
阅读更多巴中东汉时名汉昌。西晋永兴年间(304年一401年)和南北朝宋、齐年间(420年一502年)叫汉兴。北魏时叫巴州、梁广。隋炀帝时叫清化。唐初复称巴州。 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年)改称巴县,后复 …
阅读更多平昌原名江口,巴河上游通江、南江两江的汇口,故名为江口。为什么又叫平昌?因为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置平州县,因流人平昌的通江河原名平州河,故以水为名;北周静帝大象二年(580年) …
阅读更多苟朝九率领的义军刚被镇压,官军内部接二连三发生兵变,急得德楞泰四处调兵遣将。其中震动最大,影响最宽的为宁陕兵变。 嘉庆九年七月初六日,宁陕左右二营新兵因克扣粮饷,于半夜由旧 …
阅读更多选举,一般说来是运用民主方式“选贤与能”把有真才实学的人才选拔出来,肩负国家的重任。贤即是“德”、能即是“才”,同当前用人要求德才兼备的含义大体相同,但也不是固定的,是随国家的 …
阅读更多自北魏延昌三年(514年)置巴州起,巴城便是现在的巴中城了。巴城的由来,其“巴”字,除了与巴山巴水属古巴国的辖地以及与古巴州建置有关外,在巴中民间还有一种神奇的传说。 人们说,先 …
阅读更多在南江县城南岸,有一座公山,山形像个“公”字;公山下南江河的一段江水曲折,组成5个“几”字,绕南江城而过,故叫公山几水。 《蜀水经》土说:“巴江水流如几字,南岸有公山,亦名白鹿山, …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