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巴中生小孩民俗——洗三
小孩降生后第三天,由其家人在野外扯一些驱风、除湿、防叮咬、防疮疥的草药,如菖蒲、陈艾、八角枫等熬成药水,为小孩洗身子曰“洗三”。 旧时代无接生员及相应的医疗设备,接生用具很少 …
阅读更多小孩降生后第三天,由其家人在野外扯一些驱风、除湿、防叮咬、防疮疥的草药,如菖蒲、陈艾、八角枫等熬成药水,为小孩洗身子曰“洗三”。 旧时代无接生员及相应的医疗设备,接生用具很少 …
阅读更多凡怀上小孩的,女儿应先向娘家母亲秉明已孕,让其好作准备。一旦小孩降生,丈夫即去岳父母家“报喜”。如生女孩,抱只鸡母送信,即说是“千金”、“锅边转”、“挂面”;如生男孩,抱只鸡公送信 …
阅读更多按照人伦道德观念,尊老爱幼、尊父母敬长辈是本域民众立世立德的重要基础。在孝道文化方面巴中的民风主要可纳归以下几点: 一、赡养父母 (一)独生子女、抱养子女为终身赡养。 (二) …
阅读更多女子出阁兴哭嫁。一则表示感激父母养育之恩,一则表示对亲友依依惜别之情。如果某女子不会哭嫁,还得请人教会。其哭词都是七言韵文,其内容均大同小异,哭腔一调到底。有开脸哭(绞净脸 …
阅读更多鹊桥会为七月初七。传说这一天地下的喜鹊都去为“牛郎织女”搭“鹊桥”,使他们相会的日子(这一天确实很少看见喜鹊)。 这一节日只是一种记忆,无传统的程式举行。只农村的妇女可以为耕田的 …
阅读更多出霉,一般定在夏至后逢庚日。大巴山地区,农历四月、五月,有时虽连续干旱,但就其地面湿度和空气湿度而言,仍是农家器具、衣物发霉的季节。阴历六月初就已是高温季节了,紫外线强, …
阅读更多按农事季节,一般在四月中旬是“芒种”,也是“忙种忙种忙忙种”的栽插季节。此时栽插秧苗,可保不减产,夏至则在五月初,这段时期仍无雨栽秧,农村就有人组织撵旱魃、耍“水巴龙”。 撵旱魃 …
阅读更多五月初五为端阳节(端午节),本域又称“过端午”。主要有挂菖蒲陈艾、划龙船、吃雄黄酒、吃粽子(包子)等活动。 (1)挂菖蒲陈艾:它们都是本地盛产的一种可消毒、可杀菌的草本药材。五 …
阅读更多四月初八日,传说为释迎牟尼的诞辰。这一天农民无正式庆贺活动,有条件可上庙为佛祖烧香还愿(原先求佛爷的某种愿望现在“实现了”)。还愿一般要布施佛堂的香火钱(可多可少),也要给佛爷 …
阅读更多因正月又叫“元”月,故元月的第一节即称“元”。“宵”是夜晚的意思。巴中由于地方不同,略微差距,不过闹元宵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主要有“不同姓氏,一节两过”、烧格蚤(跳蚤)、撵毛狗、 …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