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巴州清水驿考

三、清水驿据“清水”命名

有唐一代,巴州属山南西道辖地,而恩阳系巴州属县。

《旧唐书卷三十八·志第十八·地理一》:“开元二十一年,分天下为十五道……山南东道理襄州,山南西道理梁州……”又“山南西道节度使”条:“治兴元府,管开、通、渠、兴、集、风、洋、蓬、利、壁、巴、阆、果、金、商等州。”引文中的“巴”即巴州。

《旧唐书卷三十九·志第十九·地理二·山南道·山南西道》“巴州隋清化郡”条:“巴州,中,隋清化郡。武德元年,改为巴州,领化城、清化、曾口、盘道、永穆、归仁、始宁、奇章、安固、伏虞、恩阳、白石、符阳、长池十四县。……天宝元年,改为清化郡;乾元元年,复为巴州。……至京师二千三百六十里(此说与《通典》“去西京一千二百二十五里”或“去西京一千三百一十五里”两种记载均不一,实际距离被夸大——引者注),至东都二千五百八十二里。……恩阳,梁置义阳县,隋改为恩阳;贞观十七年废,万岁通天元年复置。”

《新唐书卷四十·志第三十·地理四》:“山南道,盖古荆、梁二州之域……兴元、金、洋、凤、兴、成、文、扶、利、集、壁、巴、蓬、通、开、忠、万、涪、阆、果、渠为鹑首分……”引文中“山南道,盖古荆、梁二州之域”即唐人刘禹锡所说“文皇帝初元,始画天下为十道。古荆、梁之地举曰山南,厥后析为东、西。……按梁州为都督治所,领十有五州,县道带蛮夷,山川扼陇蜀”。(《山南西道节度使厅壁记》)“巴”即巴州,是以前的巴郡辖地。又“巴州清化郡,中。……县九:……恩阳,中。贞观十七年省,万岁通天元年复置。”唐宋时期,依据户口和土地将州县分为“赤、畿、望、紧、上、中、下”等不同等级,恩阳等级为“中”,即中等县。

《舆地碑记目》卷四《巴州碑记》“唐正元石刻”条:“恩阳县南,渡江,登石梯数百级上,义阳旧县治石梯之侧,悬崖上有刻字,云‘唐正元四年十月二十日,再修此路’,余皆磨灭,不可辨。”“正元”即唐德宗年号“贞元”。因宋仁宗名祯,宋人除避讳“祯”字外,还避讳与“祯”音相近的嫌名“贞”,书写唐代年号“贞观”“贞元”时皆采用代字或缺笔等方法处理,“贞观”“贞元”写作“正观”“真观”“真元”“正元”。“唐正元四年十月二十日,再修此路”,记载了唐德宗贞元四年(788)维修巴州恩阳县驿道之事,“再修”表明是复修或多次修。只有交通要道才不断维修。交通要道必有驿馆。此驿馆即清水驿。

综新旧《唐书》及《通典》等文献记载,恩阳于梁普通六年(525)置义阳郡及义阳县,治义阳山麓樊家寨(今属恩阳区文治街道办事处红梅村);隋开皇三年(583)罢郡,开皇十八年(598)改义阳县为恩阳县,移治于老场(今恩阳古镇)。“恩阳”意即在隋一统天下、皇恩浩荡,像阳光一样普照大地〔元至元二十年(1283)省恩阳县入化成县,恩阳建县历史终结〕。唐宋时期,恩阳县治均在老场。唐代的清水驿,宋代的长乐亭均设置老场之东后来叫“新场”的地方,老场在西,新场在东,中间是清水,平时全靠摆渡通往两岸。

《通典卷一百七十五·州郡五·古梁州上》“清化郡”(巴州)条:“东至始宁郡(壁州——引者注,下同)一百五十里,南至咸安郡(蓬州)二百一十里,西至阆中郡(阆州)二百八十里,北至符阳郡(集州)二百里,东南到通川郡(通州)四百五十里,西南到咸安郡二百二十里,西北到益昌郡(利州)三百三十九里,东北到符阳郡一百九十里,去西京(长安)一千二百二十五里(《通典》另有版本记载巴州“去西京一千三百一十五里”),去东京(洛阳)二千五百八十二里。”《通典》中的“郡”是延续以前的政区建置,即唐代的州;《新唐书·地理志》中一个政区某州某郡两个名称连用,其实一州就是一郡,均指一个地方,郡名亦是延续以前的建制。作为巴岭路重要节点,经清化郡巴州恩阳县北上,可以去集州(今南江县)、兴元(今汉中市南郑区);南下可往果州(今南充)、渝州(今重庆,公元1102年改渝州为恭州);东紧邻巴州,可往达州(公元965年改通州为达州)、万州(今重庆市万州区),通长江三峡;西去可到阆州、益州(今成都)。恩阳水陆交通便利,过往行人川流不息,历来就是繁华重镇,在此设置驿馆理所当然,不足为奇。

清水驿因设置于清水河畔,故名。

清水即恩阳河的古称。

《太平寰宇记卷之一百三十九•山南西道七•巴州》“恩阳县”条:“清水,北自清化县界来,至县西北又屈曲而东流,经县北八十步,又东流入化成县界。”又“清化县”条:“清水,北自地平县来,南流经木门城东,又南经县理。”

《(道光)巴州志》卷一《山川·清水》:“亦发源于小巴山,至广元县南境通平镇(故治在今旺苍县普济镇大池坝——引者注)为清水。……东南流过木门城东,又南流过废清化县为清化河,又南流而东过废恩阳县为恩阳河,又东流至州南三江口合北水。”

《(民国)巴中县志》第一编《土地志·水系》:“恩阳河古称清水,源于广元县云雾山。……过镇子场、董家坝,至桑树坝即故废清化县名清化河……又南流二十里至恩阳河……至三江口,入巴江。”

《清史稿卷六十九•志四十四•地理十六•四川•保宁府》“巴州”条:“……清水源出广元东南境,迳恩阳废县西北,又东南流,迳州西南,宕水自通江入,注巴江。”

清水发源于今广元市旺苍县水磨乡九指山西北,流经巴中市恩阳城区,在巴中市巴州区三江镇与巴河交汇,东流至平昌县城王家沱,与宕水(通江河)合,东南流,入渠江。

THE END
打赏
海报
唐代巴州清水驿考
驿站简称“驿”,又名“馆驿”“驿馆”“邮驿”“邮亭”“馆递”,是古代政府为传递文书、接待官员、转运物资设立的通信和交通组织。有唐一代,驿馆的制度设计、修缮扩……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