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礼堂石刻
黄礼堂石刻

一、地址

南江县正直镇朱公村

二、年代

清代

三、简介

该石刻群位于黄家老屋洞子碥约150米长的岩壁上,由南向北依次分布六幅石刻(T1-T6),均采用楷书体例。其中T2镌于清道光22年(1842),T3刻于道光24年(1844),T5与T6完成于咸丰10年(1860)。首幅T1未载纪年,T4则系空置佛龛。石刻总字数逾五千,尤以T5体量最巨达两千八百余字,内容涵盖中宪大夫黄显富(字礼堂)的庆寿仪典、婚配续弦、孝悌之道、处世哲学、敬兄美德及劝学思想等传统主题。

作为南江县现存规模最大、文化内涵最丰赡的摩崖石刻,其书法笔力雄健,镌刻工艺精湛。该石刻群为研究地域传统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与艺术鉴赏价值。

四、来源

黄家老屋位于南江县正直镇朱公村洞子偏山麓,建筑面积 10 余亩,布局宏阔,雕工精美,属于典型的川斗结构四合院。黄家老屋人称“乡先生第”“员外府”,系富甲一方的黄显富老宅。

黄显富 (1784 一?),字礼堂,号“竹村老叟”“竹村主人”,敕封“中宪大夫”。先世居江西九江府瑞昌县双井乡三里五祠堂,后迁至湖广武昌府大冶县洋糊堡宜化乡黄家塆老背屋,终因黄光福自楚来蜀插占落业于此。身为黄光福独子的黄显富,六岁失怙,艰辛备尝,及壮以货殖谋生,富而好仁且教子有方。据黄光照《黄氏族谱(四川南江)》记载,次子登甲,字玉堂,号继武,拔贡出身,户部云南司兼广西司主事;三子昌甲,进士出身(存疑待考),江苏楚州府知府;四子文甲,敕封员外郎;五子先甲,附贡出身,浙江布政使、温州知府,官居光禄寺大夫。晚清状元翁同龢题赞万安场(今属巴中市恩阳区) 黄显富墓云:“古有叔度,今有礼堂。生在草野,名重庙廊。”黄氏一门簪缨,望重乡闾,由此可见一斑。

黄显富为“避教匪乱”,于老屋后山洞子偏崖壁上开凿石屋五间,约 160平方米,名曰“黄老山城”,并自题楹联:“任尔猖狂,稳步岩廊以上;守吾本分,安居磐石之间。”石屋距山脚高约70 米,险峻异常,易守难攻。承平之时,作为黄庭坚后裔,“绍自大宋元祐 间官龙图阁大学士山谷夫子之裔”,黄显富、黄登甲父子十分注重“天下无双双井黄,遗编犹作旧时香”(朱公村田家河黄光福墓旁刻录杨万里《灯下读山谷诗》一首一引者注) 的文脉传承,自道光二十二年 (1842) 至咸丰十年 (1860) 间,于石屋左侧总长数百米的山岩石壁上鸠工勒石,先后摩崖刊刻《竹村黄礼堂》《恭惟黄子礼堂先生六十寿秩》《恭维节孝黄母陈老孺人六旬晋一志庆》《恭祝诰封中宪大夫礼堂黄老先生七十晋六暨继配诰封恭人赵恭人五十晋一双寿》和《孝弟病药说》等。每幅题刻相距 20 米至 50 米,五幅共计 6800 余字,内容涵盖贺寿、治家、孝悌等方面。其题赠名宦众多,书体变化多姿,雕刻工艺精湛,保存较为完好,是南江县境内目前发现体量最大的摩崖石刻,为研究晚清时期川东北地区的庆贺习俗、伦常理念、历史人文等提供了翔实的实物佐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1】

【1】何志平,何晓。南江县正直镇朱公村洞子碥摩崖题刻辑录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